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或兴趣丧失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或情感障碍.微生物-肠-脑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微生物-肠-脑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可增加肠道屏障的通透性,激活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  相似文献   
42.
目的基于神经血管单元(NVU)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紧密和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高脂乳剂灌胃、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2只未造模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于应激造模同时灌胃给药28 d。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自主活动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NVU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和空间探索时间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透射电镜和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紊乱,细胞排列松散,Claudin-1、Occludin、CX43和AQP4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自主活动次数和空间探索时间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5、P0.01);海马区域细胞水肿减轻,血管周围紧密和缝隙连接恢复,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均一,Claudin-1、Occludin、CX43和AQP4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能明显缓解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海马紧密和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维持海马NVU整体结构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下丘脑sigma-1受体/蛋白激酶C(sigma-1 receptor/protein kinase C,sigma-1R/PK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20.53 g·kg-1)、左归降糖解郁方低剂量组(10.26 g·kg-1),另设健康SD大鼠为正常组。灌胃给药28 d后,各组大鼠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含量,开野试验检测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HE染色检测大鼠下丘脑的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匀浆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sigma-1R蛋白表达以及PKC,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含量显著升高而活动能力显著减弱(P<0.01),下丘脑中CRF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sigma-1R的表达以及p-PKC/PKC,p-GR/GR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活动能力增强(P<0.01),下丘脑中CRF含量显著降低而sigma-1R,p-PKC/PKC,p-GR/GR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高剂量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调节sigma-1R水平,并通过激活sigma-1R/PKC信号通路,降低模型大鼠下丘脑中CRF的含量,从而发挥降血糖和抗抑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味百合、合欢皮(百欢逍遥汤)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青幼期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创建青幼期(3~8周龄)抑郁大鼠模型,将60只青幼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欢逍遥汤低、中、高剂量组(5.36、10.71、21.42 g·kg-1),蔗糖偏好实验(SPT)检测大鼠糖水偏好值;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大鼠不动时间;旷场实验(OFT)检测总路程、中心区域路程、水平穿越方格数及前肢离地垂直活动次数;Morris水迷宫实验(MWM)检测逃避潜伏期和穿梭平台次数;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iNOS、CD206和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NOS和CD206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4、IL-6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偏好值明显降低(P<0.05),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运动和探索行为明显减少(P<0.05),学习、空间记忆水平明显降低(P<0.05),i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百欢逍遥汤干预后青幼期抑郁大鼠的蔗糖偏好值明显升高(P<0.05),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运动和探索行为明显增加(P<0.05),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显著提升(P<0.01),百欢逍遥汤高剂量组海马区iNOS阳性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百欢逍遥汤高剂量组CD206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IL-4、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百欢逍遥汤高剂量组蔗糖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不动时间显著减短(P<0.01),中心区域路程显著增多(P<0.01),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显著增强(P<0.01),海马区iNOS阳性表达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较低(P<0.05,P<0.01);CD206阳性表达显著更高(P<0.01),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百欢逍遥汤对青幼期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与抑制海马区小胶质M1型极化,促进M2型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45.
少腹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笔者自1996年来以少腹逐瘀汤治疗卵巢囊肿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2~4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经B超检查,均诊为卵巢囊肿,其中3cm×3cm以下的9例,3cm×3cm~8cm×8cm的26例,8cm×8cm以上的5例;中医辨证为血瘀型。2 治疗方法 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组成:小茴香10克,干姜10克,延胡索15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赤芍30克,蒲黄10克,香附20克,五灵脂10克。加减: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加乌贼骨、茜草;带下多者加苡仁、白芷;月经过少,闭经者加牛膝。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口服。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用,20天为1疗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究加味百合地黄汤对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大鼠下丘脑神经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89 mg/kg)和加味百合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16.2、8.1、4.0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卵巢摘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建立PDD模型,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21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及SDF-1/CXCR4轴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加味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抑郁样行为改善(P<0.01);下丘脑胞体肿胀、间隙增加、炎性浸润等病理损伤缓解;脑脊液中促炎因子IL-1β、IL-6水平降低(P<0.05),抗炎因子IL-4、IL-10、IGF-1水平升高(P<0.01),Iba-1、SDF-1、CXCR4表达降低(P<0.05),PSD-95、BDNF、NGF表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STZ(50 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认DR模型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复方组和阳性药组,同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糖,观察视网膜病变,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视网膜HIF-1α和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视网膜微血管增加、荧光素渗漏明显,HIF-1α、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组大鼠血糖、视网膜微血管数量下降,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少,HIF-1α、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均降低。结论双丹明目胶囊可有效抑制DR大鼠新血管生成,保护视网膜组织,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视网膜HIF-1α、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频率及幅度的影响,探讨其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7~19 d胚胎大鼠离体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抑郁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空白血清组、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和阳性药组,培养10 d后加入皮质酮(50μmol/L)和/或高糖(15 mmol/L)建立细胞模型,给予药物血清干预18 h,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神经元mEPSC,比较各组神经元mEPSC频率和电流幅度。结果经N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培养7 d后神经元纯度达95%以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郁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显著上升(P0.01);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和阳性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降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度,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慢性皮质酮注射对近灵长类动物树鼩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进行药物预见性评价,建立新型焦虑性抑郁动物模型。方法12只中缅树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文拉法辛组,每组4只。采用慢性皮质酮注射(ih,27 mg·kg-1,21 d)建立焦虑性抑郁树鼩模型,文拉法辛组于造模同时灌胃给药(6 mg·kg-1)。采用自主活动评分、糖水偏好测试、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树鼩的焦虑和抑郁行为表现;ELISA试剂盒检测树鼩血浆CRH、ACTH、COR含量;HPLC-ECD法检测树鼩脑内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的单胺递质5-HT、NE、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树鼩自主活动评分、糖水偏食度、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CRH、ACTH、COR含量明显上升(P<0.05),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5-HT、NE、DA含量降低(P<0.05);文拉法辛组树鼩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血浆CRH、COR含量明显降低(P<0.05),各脑区5-HT、NE、DA含量上升(P<0.05)。结论焦虑性抑郁模型树鼩具有明显的HPA轴亢进及单胺递质失调现象,而文拉法辛能够逆转该现象,说明该焦虑性抑郁树鼩模型具有药物预见性,是一种更接近人类临床的新型焦虑性抑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探讨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抗焦虑性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组(13.5 mg·kg-1),百合地黄汤高、低剂量组(16,4 g·kg-1),每组10只。采用28 d慢性束缚应激(6 h)联合皮下注射皮质酮(30 mg·kg-1)的方法建立焦虑性抑郁症大鼠模型,并从造模第8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21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大鼠焦虑行为,旷场实验评价抑郁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海马匀浆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NLRP3,ASC,Caspase-1的平均荧光强度,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总穿臂次数(TE),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比(OE%),开放臂停留时间比(OT%)及自主活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显著,血清及海马中IL-1β,IL-6,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1),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NLRP3炎症小体激活,海马神经元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大鼠焦虑、抑郁行为均显著改善(P<0.01),血清及海马IL-1β,IL-6,IL-1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得以缓解。结论 百合地黄汤能够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过度激活改善焦虑性抑郁症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