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抑郁症状特点。方法 根据HAMD评分结果,将62例PD抑郁患分为轻度抑郁36例和中~重度抑郁26例两组,比较两组抑郁症状的特点。结果 轻度抑郁的抑郁症状以焦虑、胃肠道症状、胸闷、周身不适突出,而中~重度抑郁的抑郁症状以抑郁情绪、迟滞、绝望症状为突出。结论 PD患的抑郁存在二种不同类型的抑郁。  相似文献   
52.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dyssynergia cerebellaris myocionica,DCM)为一种罕见的疾病。自1921年Ramsay-Hunt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仅有10余例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APS神经系统受累多见,可表现为偏头痛、癫痫、舞蹈病以及脑梗死等.最近我院收治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APS,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S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致SFD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分别治疗20 d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量表(SSA评分)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20 d 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的SS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均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后SFD,并且可能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分型依据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4-09~2014-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 d~75岁,平均51.1岁,神经梅毒患者中间质型10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脊髓膜血管梅毒1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主质型22例(麻痹性痴呆14例,脊髓痨8例),视神经损害2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3例,先天性神经梅毒1例;血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TPPA)均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除3例放弃治疗外,35例经治疗后好转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均降至正常。结论 神经梅毒可防可治,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是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缺血性卒中不同时点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28例缺血性卒中发作不超过6h的住院病人,在发病后6h、24h、3d、7d采血,通过光谱仪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照组病人选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结果 缺血性卒中病人平均抗氧化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抗氧化酶水平下降可能是氧化应激增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资料和方法 :10 2名汉族健康人均按照WHOMONICA方案的危险因素标准 ,除外心脑血管、肝、肾、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 ;近期无炎症 ;并通过颈部血管彩超除外颈部动脉斑块病变者。其中男 6 1名 ,女 4 1名 ,年龄 38~ 77岁 ,平均(5 5± 7)岁。 90例脑梗死 (CI)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病前未用过影响纤溶和凝血的药物。其中男 5 4例、女 36例 ,年龄 4 1~ 79岁 ,平均 (5 8± 8)岁 ;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将CI组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 5 8例 ,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 32例。空腹取静脉血 3ml,用Clau…  相似文献   
59.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K5-A53T-SNCA-NLS、pRK5-A53T-SNCA-NES,瞬时转染SH-SY5Y细胞.方法:PCR 扩增法获得含有Sal I和Not I的目的片段A53T-SNCA-NLS、A53T-SNCA-NES,Sal I、Not I双酶切载体pRK5,线性pRK5与目的片段经ligation high连接,酶切、PCR鉴定重组质粒pRK5-A53T-SNCA-NLS、pRK5-A53T-SNCA-NES.重组质粒通过Lipofactamine2000转染SH-SY5H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瞬转细胞.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RK5-A53T-SNCA-NLS、pRK5-A53T-SNCA-NES构建成功,NLS、NES能介导突变基因A53T-SNCA翻译的α-synuclein蛋白在核内表达或胞质表达.结论:基因A53T-SNCA翻译的突变α-synuclein蛋白核内高表达或胞质高表达可能是家族性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中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抵抗素、脂联素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抵抗素水平、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TC、TG、LDL-C抵抗素呈正相关(r=0.18、0.24、0.16、0.21,P均<0.05),而与脂联素、HDL-C呈负相关(r=-0.26、-0.23,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抵抗素水平,有效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