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探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在肝富血供结节动脉期成像的优势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肝局灶性病变而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患者88例。根据病理及增强磁共振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CEUS和H-CEUS检查并记录动态图像。2位医师分别对超声、CEUS和H-CEUS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记录结果,统计分析CEUS和H-CEUS图像特征。采用t检验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年龄和结节最大径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性别、结节数量和结节血流的差异、2种超声造影模式特征(开始增强时间、增强程度、均匀性、方向和血管形态)的差异以及2种造影模式下不同大小恶性结节血管形态的差异。 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患者年龄(t=3.428,P=0.001)、结节最大径(t=3.039,P=0.003)及结节血流比较(χ2=8.159,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始增强时间、增强程度与均匀性在CEUS和H-CEUS技术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影增强方向及血管形态在2种造影技术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795、11.510,P均<0.05)。结节最大径≤3.0 cm的恶性组中2种造影技术在显示血管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3,P<0.001),结节最大径>3.0 cm的恶性组中2种造影技术在显示血管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提高超声图像帧频有助于准确地显示动脉期的增强特征和血管形态,尤其是对于最大直径≤3.0 cm的富血供结节H-CEUS可以弥补CEUS在这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的患者27例,共计33个斑块;对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超声造影及H-CEUS检查并留存图像资料,再由2位观察者(A和B)分别对超声造影和H-CEUS图像进行分析,给出评价结果和分级,观察指标包括斑块的厚度、回声、表面纤维帽是否完整,造影后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的结构。对超声造影和H-CEUS图像特征和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造影模式下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对2名观察者检查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结果2名观察者对于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的评价结果,2种造影模式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EUS对于新生血管结构的显示均优于常规造影,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者A:χ2=4.11,P=0.040,观察者B:χ2=4.20,P=0.040);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的评价中,2种造影模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造影模式下,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6716(95%可信区间:0.4737~0.8695);H-CEUS模式下,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7500(95%可信区间:0.5681~0.9319);与超声造影模式相比,采用H-CEUS观察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有明显提高。 结论H-CEUS可以使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和血管结构的显示更加清楚,而且对不同观察者间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上有着明显提高,H-CEUS对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μg/L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μg/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分为4组,评价DRE、TRUS、f-PSA/t-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5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PCa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 65例,检出率19.0%。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时PCa的检出率分别为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μg/L时,f-PSA/t-PSA比值在PCa和非PCa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2.0μg/L时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D值在PCa组与非PCa组中分别为(0.09±0.16)μg/L/ml、(0.06±0.07)μg/L/ml,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PSA含量的升高,PCa的检出率相应升高,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PSA含量在2.1~4.0μg/L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PSA/t-PSA≤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μg/L时,DRE、TRUS、f-PSA/t-PSA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PCa。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活动性出血模型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微血管成像(“双微成像”)技术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活动性出血以及明确活动性出血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硅胶管模拟人工血管(管径为0.5、1.0mm)建立两种体外活动性出血模型:①水槽模型:将人工血管游离端置入水槽内,水槽内混有超声造影剂用于模拟增强后脏器实质;②组织损伤模型:使用自制小型撞击器在离体猪肝选定区域建立闭合型创伤灶,将人工血管游离端置入创伤灶内,用于模拟出血在创伤组织内的表现。造影剂通过与人工血管相连的注射泵注入,流量选取以5ml/h为间隔在5-100ml/h范围内共20种流量。通过注射泵注入造影剂溶液,分别启动超声造影和“双微成像”技术进行观察,根据诊断及定位活动性出血的标准由两名医师采用盲法独立完成读图。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bar{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水槽模型中,超声造影未能诊断活动性出血(0/40);“双微成像”诊断和定位活动性出血的准确度均为62.50%(25/40)。2.组织损伤模型中,超声造影诊断和定位活动性出血的准确度分别为77.50%(31/40)、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 (χ2=19.355,p=0.000)。“双微成像”诊断和定位活动性出血的准确度均为90.00%(36/40),二者均高于超声造影的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9,p=0.000;χ2=7.407,p=0.006)。3.水槽模型和组织损伤模型中,“双微成像”定位活动性出血的准确度分别为62.50%(25/40)、90.00%(3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07,p=0.006)。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双微成像”)与超声造影相比不仅提高了诊断活动性出血的准确度,对活动性出血定位的判断亦优于超声造影。  相似文献   
95.
游桂英  姜永东  费翔 《护理研究》2007,21(20):1827-1828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传统的X线透视下常规消融法难以准确定位.近年来,临床应用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治疗心房颤动,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易于发现消融线径的不连续点、减少X线透视时间等优点.三维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传统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其操作复杂,消融范围大,风险高,并发症发生率高.我科于2005年10月-2006年9月在CARTO电解剖三维标测指导下行左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56例.现将其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宫外孕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宫外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宫外孕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例,甲组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乙组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药物治疗,于治疗后动态观察患者血清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术后每周复查一次,连续观察1月。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80%,乙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宫外孕安全有效,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7.
王健  环伶  姜蕾  张小引  费翔  唐丽霞  鞠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2023,(12):1715-1717+172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无痛胃肠镜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评估ΔIVC指导静脉输液后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后1 min(T1)、麻醉后5 min(T2)、麻醉苏醒时(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饱和度(rSO2)]及呼吸频率(RR)。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Na+、K+、Ca2+)水平。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rSO2及RR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8.
三维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传统的X线透视下常规消融法难以准确定位。近年来,临床应用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治疗心房颤动,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易于发现消融线径的不连续点、减少X线透视时间等优点。三维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传统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其操作复杂,消融范围大,风险高,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9.
单纯性附睾结核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单纯性附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在35例附睾结核患者中通过尿路影像学检查无肾结核及尿抗酸杆菌检测阴性者,定义为单纯性附睾结核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强化抗结核治疗,即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或乙胺丁醇(EB)联合用药,2周后行病灶切除术,术中均行附睾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继续常规抗结核治疗6~9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5年,16例无异常情况,3例分别于术后3、3.5、5年出现泌尿系结核感染,1例于术后3.5年出现对侧附睾结核。结论:单纯性附睾结核可能为唯一或早期泌尿生殖系结核首发的表现,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