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淡染,部分空泡状,成巢分布,呈多结节样生长,与周围卵巢组织有明显分界,局部区域有黏液样变性,血管丰富,部分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易见(5~7个/HPF),核沟不明显,未见Call-Exn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PR、Vimentin和α-inhibit阳性,Ki-67增殖指数25%~40%不等。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4.
依据与高危亚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的相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被分为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组。近年来,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与 HPV 感染有关的HNSCC在逐渐增加,且其在预后和分子组织学方面的差异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然而,如何分类这些肿瘤,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和详尽的基因组织学仍然未被阐明。为了阐明伴和不伴HPV感染的HNSCC致癌途径,我们采用定向的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50个癌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在伴和不伴HPV感染的HNSCC组织标本中,发现其中25个基因(25/50)可以检测到SNPs;在这25个基因中又有5个基因无论有无HPV感染,其变异模式是相似的。基因从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和其相关通路中,较大数量的序列变异优先出现在 HPV +的标本中。在基因相关肿瘤抑制功能方面,SNPs普遍存在HPV-的HNSCC标本中。这些观察结果可能帮助我们阐明两种临床上不同亚型HNSCC的具体分子发病机制。无论是HPV+,还是HPV-的HNSCC,SNPs的过度表现可能成为靶向治疗HNSCC的潜在变异序列。  相似文献   
85.
赵芳  许春伟  魏建国  梁文清  吴芬英  王宁 《浙江医学》2018,40(12):1307-1311
目的探讨siRNA沉默Msi1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针对Msi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分Msi1siRNA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及阴性对照组;通过RT-PCR法检测Msi1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别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试验、群体倍增时间及平皿克隆实验分析干扰Msi1基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干扰Msi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干扰Msi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si1siRNA能有效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Msi1基因的表达;Msi1siRNA转染Hela细胞24、48、72h后,与其他各组比较,Msi1siRNA组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减缓(均P<0.05)。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0.18±0.01)h,而干扰Msi1基因处理后的Hela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延长至(35.68±0.04)h(P<0.05);同时平皿克隆实验结果发现,Msi1siRNA处理后的Hela细胞与其他各组相比,Hela细胞生长明显减慢(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显示处理后的Hela细胞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Msi1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UP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10例UPS患者中,男8例,女2例,男女比为4:1,年龄45~73(平均57.7)岁,肿瘤直径1.5~7.0(平均3.9)cm。肿瘤细胞呈梭形和多形性排列成束状、交织状或席纹状。核分裂易见,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及间质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可表达Vimentin,CD68,不表达HMB-45,S-100,CKpan,SMA,CD34,Desmin。结论:U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需与胃肠道间质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分化差的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对1例肺良性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形态类似子宫平滑肌瘤,瘤细胞呈梭形,无细胞的非典型性,未见坏死,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ER、PR、SMA、Calponin强阳性。结论:BML非常罕见,肺是常见转移部位,因缺乏对其认识,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BML的认识对避免误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R语言在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筛选子宫内膜癌相关的脂质代谢关键分子的可行性。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筛选子宫内膜癌测序集GSE56087,基于R语言进行基因差异性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从结果中选取可能有意义的高表达基因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通过基因差异性分析、富集分析并结合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代谢相关基因CYP3A4与NR1I2高表达。临床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YP3A4与NR1I2在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非高表达。CYP3A4与NR1I2在不同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语言对已有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基因差异性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是可行的。对GSE56087测序结果进行差异性基因分析发现,脂质代谢相关的CPY基因家族、NR基因家族有高表达,尤其CYP3A4与NR1I2,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右心房黏液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黏液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条索状或呈血管形成的指环样结构排列,黏液样基质在血管周围形成晕环;瘤细胞形成原始或分化的血管趋势,基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瘤细胞细长、梭形或星状,胞浆嗜酸性,胞核卵圆形、圆形或细长形;瘤细胞聚集呈球状,胞浆嗜酸性,胞核卵圆形或梭形。结论:右心房黏液瘤,非常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心房黏液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3月确诊为乳腺淋巴瘤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8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5~82岁,6例位于左乳,1例右侧,1例双侧。多数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边界较清,可活动。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免疫组化染色均表达CD20、CD79a,7例MUM1阳性,4例Bcl-2阳性。治疗后4例患者获随访3~25个月,均健在。结论:乳腺淋巴瘤少见,常见类型为DLBCL,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提高对乳腺淋巴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