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饶正西  薛黔  张永 《贵州医药》2007,31(5):391-393
目的 对家兔膈的形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提供兔膈的形态学资料,为人膈的研究提供比较解剖学的资料.材料和方法 家兔15只,其中5只用大体解剖法观察膈的形态,另外10只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研究膈的神经分支分布.结果 (1)家兔的膈为扁薄的阔肌,分为四部分:中心腱、胸骨部、肋部和膈脚.中心腱较大,居膈的中央,周边为短肌束排列构成的环状肌质带.胸骨部为短肌;肋部为带状肌,其肌束呈栅栏状并行排列;膈脚近似梭形肌.膈肌没有羽状角.(2)神经分布:膈的肋部、胸骨部和膈脚各有膈神经的1~2支一级神经分支支配.各级神经分支在各部肌束中部吻合形成一较为稀疏的神经网或神经带.下6对肋间神经分支非常靠近膈的肋部.结论 (1)家兔的膈分为四部分:中心腱,胸骨部,肋部和膈脚.膈肌均为横跨肌肉起止点的短纤维构成.(2)家兔膈主要由膈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42.
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D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腓肠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腓肠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分出2型肌纤维,即明亮色白的Ⅰ型纤维(慢缩纤维)和幽暗深褐的Ⅱ型纤维(快缩纤维),并且,2种纤维在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图像分析仪计数Ⅱ型纤维比例达(72.2±6.8)%,而Ⅰ纤维仅占(27.8±2.4)%,前者占绝对优势(P<0.01).结论:SD大鼠腓肠肌以Ⅱ型纤维为主,属于力量兼速度型肌.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舌肌肌内神经入肌后的分支分布。方法采用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染色肌内神经,通过浸解、脱钙、染色、脱色、中和、透明,进行舌内神经分布形态学观察。结果舌内神经染色观察到舌肌内舌神经细小分支分布舌前2/3区域和舌咽神经细小分支分布舌后1/3区域,都未越过舌中隔,而舌下神经细小分支几乎分布舌肌各个区域并越过舌中隔。结论舌前端来自舌神经和舌下神经的细小分支呈带(网)状分布,可能与舌前端较舌体其他部位接受刺激更为敏感和运动更灵活有关。  相似文献   
44.
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检测6例男性1例女性(17—34岁)双侧咬肌深浅层的肌纤维型构成和分布,结果显示咬肌各型肌纤维基本成棋盘格式布局,Ⅱ型纤维明显小于Ⅰ型纤维,IM纤维在咬肌占一定比例。深层Ⅰ型肌纤维比例明显高于浅层,而Ⅱ型肌纤维则低于浅层,IM纤维在两层间无差异,纤维型构成在左右侧也无差别。  相似文献   
45.
人类内收肌群和臀大肌肌纤维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内收肌群和臀大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Ⅰ型纤维耻骨肌占57.5%、长收肌占47.3%、股薄肌占46.3%、短收肌占57.5%、大收肌占57.9%。内收肌群的各肌Ⅰ型纤维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臀大肌上部Ⅰ型纤维占60.1%,下部占52.9%。臀大肌上部与下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内收肌群和臀大肌的肌纤维型分布和肌构筑特征,作者推测,内收肌群在髋关节运动中更多服务于速度,是股部屈、伸肌群的协同肌。臀大肌上部肌纤维主要参与维持髂胫束的紧张性,而下部肌纤维更多参与伸髋关节的强力运动。  相似文献   
46.
马洪  褚先秋  薛黔 《贵州医药》2001,25(5):387-390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pH9 4)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组织化学和组织形态学分别用相应方法检测。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结果桡侧腕屈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 6周时的 11 0 0±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9 82± 2 38;股薄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6周时的 10 91±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5 48± 2 0 0。肌肉移植后 6周时两块移植肌中Ⅰ型肌纤维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10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组织化学从正常变化转为去神经后 3周时降低或消失 ,肌肉移植后又逐渐恢复。组织形态学为肌肉移植后通过肌细胞再生逐渐恢复。结论同型肌纤维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后Ⅰ型肌纤维分布多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 ,功能恢复亦为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优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  相似文献   
47.
我们从肌构筑学的研究出发 ,估价男性浅层会阴肌群各肌在运动中可能产生的力量和动幅 ,为分析其在阴茎勃起、射精和排尿中的作用提供较为客观的形态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经甲醛固定 1年以上成年男性尸体 6具 ,分别取下双侧浅层会阴肌 ,修去肌表面的脂肪和筋膜。测量各肌参数[1]:①肌重 (MW ) ;②肌长(ML) ;③羽状角 (θ°) ;④肌纤维长 (FL) ;⑤肌节数 (SN/F) :为单个根肌纤维肌节总数 ,即取下完整肌束 ,用 2 5%硫酸液浸泡 48h ,分离出单根肌纤维 ,用Mallary磷钨酸 苏木精液染色。每块肌数 6根肌纤维 ,每根肌纤维均用Mias99 B型图像分…  相似文献   
48.
人三角肌肌梭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揭示三角肌的肌梭分布 ,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较详尽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①用经甲醛固定 1年以内的童尸 3具 (3~ 10a)及成人尸体 2具 (2 5a,4 0a) ,完整取下三角肌 ,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其肌内神经。②用经甲醛固定 2年以上的童尸 5具 (2~ 11a) ,在三角肌前亚部、中、后亚部取材 ,组织学HE染色后 ,采用体视学方法进行肌梭密度的研究。 结果 :①三角肌中亚部的肌内神经分支较为丰富。②三角肌的肌梭指数为38.0 2个 / g ,肌梭联合体比例为 13.31%。三角肌中亚部的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与三角肌前、后亚部相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中亚部肌腹中部远端的肌梭密度与其近端相比较 ,无显著差异。前亚部的肌梭密度与后亚部相比较 ,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三角肌三个亚部的肌梭密度不同。三角肌中亚部的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大于前、后两个亚部 ,提示其在肩关节运动的监测和姿势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该肌进行活检或病理检查取材研究时应当考虑区分亚部或深浅区。  相似文献   
49.
人尺侧腕屈肌亚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拟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证实人尺侧腕屈肌的肌亚部分。方法 用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10侧人尺侧腕屈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 尺神经干发出2支神经分别进入尺侧腕屈肌尺侧半和桡侧半,尺侧半神经和桡侧半神经在各自半侧肌内发出数级神经分支,各级神经分支间有丰富的吻合。结论 尺侧腕屈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两亚部各有一独立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50.
人胸锁乳突肌的亚部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人胸锁乳突肌进行亚部划分,为胸锁乳突肌移植的取材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①用20例(40例)成人尸体的胸锁乳突肌进行骨骼肌亚部化研究。②用5例(10侧)童尸的胸锁乳突肌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结果 人胸锁乳突肌可分为胸骨头亚部、锁骨头浅亚部、锁骨头深亚部3个亚部,每个亚部都有一级神经支支配,且在每个亚部的中部各自有一明显的神经终末分支密集区。结论 胸锁乳突肌可分3个亚部,在临床上可根据受区肌力和动幅的要求按亚部取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