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尿瘤的CT诊断(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瘤的CT诊断(附四例报告)薛雁山尿瘤(urinoma)是继发于肾盂内压升高的罕见并发症[1~3]。这种病人常以无痛性腹部肿块就医,有时临床将之误为“巨大肾积水”。实际上,尿瘤与肾积水在病理学上是肾盂内压升高的两个不同的结局,而且两种情况在治疗学中存...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肝脏和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在肝硬化的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肝脏CT灌注成像的血流特点,肝脏和肝硬化CT灌注的研究现状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灌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患者胃和小肠变化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5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的CT资料.将胃壁厚度>10mm、小肠壁厚度>5mm,作为胃、小肠壁增厚的判断标准.同时观察腹水与脾肿大的存在及其程度和静脉曲张.统计分析DCC病例胃和小肠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表现类型.结果:DCC病例胃/小肠壁增厚的发生率为85.5%.CT表现类型包括:胃壁增厚(5/27,18.5%)、小肠壁增厚(20/42,47.6%)和二者皆有(22/55,40%).静脉曲张、重度脾肿大、和腹水在有和无胃肠道壁增厚中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胃和小肠壁增厚是DCC常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感染的CT表现孝义市人民医院(032300)李剑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薛雁山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感染,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业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并讨论其发病机制。1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主因进食后出...  相似文献   
15.
牙髓炎、根尖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几乎每个人一生中均要不可避免的发生。普通X线牙片一直以来是牙髓炎、根尖周炎治疗后口腔临床疗效评判的主要依据。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对X线片不能准确客观反映根尖周病变在颌骨内真实的病理改变已达成共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能清晰地显示牙齿和根尖周的正常的解剖结构,包括牙冠、牙髓腔和下牙神经的神经一血管束。  相似文献   
16.
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CT对卵巢囊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27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 其中浆液囊腺瘤13 例, 粘液囊腺瘤9 例, 交界性肿瘤5 例。全部病人均做了平扫后增强CT扫描。27 例共做了31 次妇产科US检查。我们着重分析各型肿瘤的CT表现特点, 并比较CT与US对本病的诊断效果。结果: 22 例浆液和粘液囊腺瘤, CT都诊断为良性卵巢囊腺瘤。31 次妇产科US检查, 28 次做了卵巢源性肿瘤的诊断。5 例交界性肿瘤, CT和US都未能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浆液囊腺瘤的平均大小为15cm, 平均CT值为12HU, 均为单房。粘液囊腺瘤的平均大小为19cm, 平均CT值为15HU, 9 例中7 例为多房。27 例中, 只有15 例CT定位诊断正确。31 次US检查, 28 次做出了准确的定位诊断。结论:CT是良性卵巢囊腺瘤影像诊断中十分可靠和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对于交界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和体积较大肿瘤的准确定位诊断, CT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7.
卵巢囊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7例经手术和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其中浆液囊腺瘤13例,粘液囊腺瘤9便,交界性肿瘤5例。全部病人均做了平扫后增强CT扫描。27例哄做了31次妇产科US检查。我们着重分析各型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比较了CT与US对本病的诊断效果。结果:22例浆液和液囊腺瘤,CT都诊断为良性卵巢囊腺瘤。31次妇产科US检查,28次做了卵原性肿瘤的诊断。5例交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定量分析肝硬化患者腰椎椎体骨密度变化,并探讨腰椎骨密度变化与肝硬化病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按骨密度扫描标准应用16层螺旋CT对70例肝硬化患者及70例对照组病例进行腰椎L1~L4层面扫描,利用QCT-5000TM骨密度分析软件对扫描层面进行骨密度(BMD)分析,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38.6%的肝硬化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不同年龄组肝硬化患者腰椎骨密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Child-Pugh分级,<50岁组中,A、B、C各级间的骨密度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中,B与C、A与C级间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肝硬化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肝硬化患者骨量减少的程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与肝硬化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性骨质疏松症及其CT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常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亦可引起维生素D、钙磷代谢异常,影响骨代谢,增加非外伤性骨折的危险,且早期不易发现.随着高分辨力技术和三维重组技术的发展,以及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引入,大大拓展及突显了 CT在该研究领域的能力和优势.现综述肝硬化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探讨多种CT扫描技术对骨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对40例脊柱病变,做了CT 三维重建成像,并与横断面CT 及二维重建CT 像进行了比较,以评估三维重建CT 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作者认为,三维CT 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在显示碎骨片移位的同时,准确地显示椎间孔的情况。主要缺点是降低了空间与密度分辨率,且对软组织显示无意义。对那些横断面CT 已显示有碎骨片移位或疑有椎间孔狭窄的病例,三维CT 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