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医药卫生   3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9 毫秒
261.
目的:观察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bFGF)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生长特性。方法:用脂质体法把pHβ-bbFGF7质粒导入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建立TBMSC系,体外连续传代培养TBMSC,观察生长特性。结果:在无血清Dulbecco改良基础培养基(DMEM)培养下,空白对照(BMSC)、阴性对照(BMSC/pHβ0),第1、2天细胞分裂指数为5‰,第3天后细胞生长停滞。处理组细胞倍增时间为26.0h,分裂指数为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将pHβ-bbGFF质粒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2.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的手术疗效,提出较适宜的手术时机。方法 随访276例(侧)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的患者,从手术时间、镜下部分切除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半月板损伤后15d~2个月组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优良率达79%;2~4年组治疗术后优良率为57.2%。结论 半月板损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无血管区损伤半月板的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观察胶原表面改性磷酸钙骨水泥(CPC)对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及传代培养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用0.5%Ⅰ型胶原对CPC进行表面改性,检测胶原表面改性CPC对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增殖分数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在胶原表面改性CPC表面的黏附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与胶原表面改性CPC共培养卵黄囊间质干细胞BMP-2mRNA的表达。结果 胶原表面改性CPC有利于卵黄囊间质干细胞黏附生长,共培养6d,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分数为1.129,并可检测到BMP-2 mRNA的表达。结论 胶原表面改性CPC能支持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并促进其BMP-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4.
目的 研究猪去抗原半月板在体外的降解规律,以进一步调整其合适降解速度。方法选用4~6月龄健康小型猪5只,取其双膝关节半月板。一部分采用环氧化物进行去抗原处理,制备成去抗原半月板;另一部分不作任何处理,为新鲜半月板。将两种半月板冻干处理后,置于含胶原酶、木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胰酶的PBS液中,于37C酶解3、7、15、30d。另取两种半月板在PBS液37℃下水解30d。采用失重法、紫外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测定其降解特性,并测定两种半月板的亲水性。结果两种半月板于4种酶中的酶解效果显著,其中以胰酶最明显,但去抗原半月板酶解程度低于新鲜半月板。新鲜半月板及去抗原半月板水解率分别为0.76%、0.81%。两种半月板在4种酶的降解液中紫外吸收值范围大致相同,为200~300nm。扫描电镜观察,去抗原半月板的空间结构改变不及新鲜半月板明显。去抗原半月板的亲水性较新鲜半月板稍低:吸水率为157%、188%;保水率为152%、167%。结论去抗原半月板降解较新鲜半月板慢,为调整去抗原半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5.
背景目前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结构、材料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因此,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相应脊柱节段的应力传导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三组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探讨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以健康人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家属志愿捐献)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有关正常椎间盘、人工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三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高度为10.00 mm,横截面积1 300.00 mm2,髓核横截面积495.80 mm2;髓核摘除模型,将髓核内压取值为零;人工腰椎间盘及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小关节高度10.53mm,宽度13.37mm,关节面面积135.00mm2.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上述三种椎间盘的运动节段模型在6种运动状态下小关节应力大小的比较.结果髓核摘除组小关节的上边缘部、后中部、下边缘部和前中部在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状态应力最大,人工腰椎间盘组的小关节的应力比正常椎间盘高,但明显小于髓核摘除组,但正中部在旋转状态下,人工腰椎间盘小关节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与髓核摘除组相比可降低小关节的应力,但仍高于正常的腰椎间盘组;人工腰椎间盘组的抗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腰椎间盘组和髓核摘除术后组,由此可见,目前的人工腰椎间盘具有腰椎间盘大部分的力学功能,与真正的腰椎间盘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266.
背景:目前临床上修复膝关节叉韧带断裂的材料有自体膑腱(BTB)、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以及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研制人工韧带希望能够代替自体和异体移植.目的:探讨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经新的组织处理技术构建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可行性.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试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材料:肌腱韧带的来源成年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S-520型扫描电镜为日本日立公司产品;LWK-10B微控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广州实验设备厂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中山大学动物中心完成.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应用环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加上专门的除抗原技术及蛋白修饰技术制作生物型人工韧带.将来源于6周龄山羊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于人工韧带支架中培养3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韧带形态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应用力学测试分析生物型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韧带形态结构、细胞相容性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①人工韧带的形态结构: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外观与正常肌腱外观相似.组织学检查显示韧带为无细胞的胶原纤维.电镜检查显示韧带为走向一致的发状纤维样物紧密平行排列,表面有棉絮样物附着,未见细胞.②人工韧带细胞相容性:扫描电镜观察,异种骨髓基质细胞于支架中培养3周后,细胞呈球形黏附在韧带材料表面及孔隙侧壁,并可见细胞分泌的基质沉积于细胞周围,但基质分泌量较少.③力学测试结果:人工韧带直径约5 mm,最大拉力为927.19 N,抗拉强度47.22 N/mm,速度100 mm/min,而正常山羊的ACL直径约5 mm,最大拉力为807.50 N,抗拉强度41.13 N/mm. 结论:应用新的组织处理技术研制的生物型人工韧带有效地去除了猪肌腱异种蛋白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生物性人工韧带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267.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干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保守康复方案与激进康复方案对关节镜下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1999-09/2002-09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45例,分为保守方案组(24例)和激进方案组(2l例),分别应用保守和激进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术后2年检测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2年,关节松弛度测量阳性者保守方案组4例(17%)、激进方案组4例(19%),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各有1例疗效差.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gt;O.05).激进方案组早期关节肿胀较明显、渗液较多,术后行关节穿刺抽液患者激进方案组15例、保守方案组1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保守方案组1年、激进方案组9个月.结论:两种方案均安全有效,激进康复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68.
背景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材料特性、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观察分析人工腰椎间盘在腰椎运动节段中的应力传导作用.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1例健康男性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及SB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人工椎间盘植入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人工椎间盘的工业设计图,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人工腰椎间盘三维模型;取脊柱健康的腰椎运动节段尸体标本,用螺旋CT机对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像文件输入计算机保存,在ASC.MARK软件固有的三维坐标系中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把L4-5运动节段模型中的椎间盘换成人工椎间盘,保持模型L5下终板固定,分别向标本施加4 Nm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力矩,最后计算人工椎间盘代表结点的受力大小并记录应力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人工椎间盘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运动状态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人工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特点为①在所有的运动状态中,滑动核及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核在运动状态下偏向的部位.②滑动核及盖板上表面比各自的下表面承受其两三倍的应力.③所有的运动状态中,压缩状态下滑动核和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建立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形态、大小及运动特点均与实际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特点相符,以此进行人工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9.
背景: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材料特性、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观察分析人工腰椎间盘在腰椎运动节段中的应力传导作用。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1例健康男性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及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人工椎间盘植入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人工椎间盘的工业设计图,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人工腰椎间盘三维模型;取脊柱健康的腰椎运动节段尸体标本,用螺旋CT机对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像文件输入计算机保存,在ASC.MARK软件固有的三维坐标系中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把L4-5运动节段模型中的椎间盘换成人工椎间盘,保持模型L5下终板固定,分别向标本施加4Nm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力矩,最后计算人工椎间盘代表结点的受力大小并记录应力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人工椎间盘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运动状态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人工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特点为:①在所有的运动状态中,滑动核及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核在运动状态下偏向的部位。②滑动核及盖板上表面比各自的下表面承受其两三倍的应力。③所有的运动状态中,压缩状态下滑动核和盖板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建立人工腰椎间盘植入腰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形态、大小及运动特点均与实际的人工椎间盘的结构特点相符,以此进行人工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0.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5例经关节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彩色超声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并观察关节镜在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疼痛是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主要表现,但由于疼痛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均可发现膝关节内血流丰富的肿块,关节镜下肿瘤表现为增生、扩张、迂曲的血管团。关节镜下肿瘤切除术后随访6~24个月,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磁共振检奁有助于滑膜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关节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但要提高早期诊断率,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关键,关节镜下肿瘤切除是滑膜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关节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