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肺动脉持续灌注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中犬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分为A、B组,各8只。常规建立体外循环,A组用不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B组用含巴马司他30mg/kg的肺保护液,流量30ml/(kg·min)灌注肺动脉。记录两组犬手术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静脉血,比色法测定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体外循环结束后,取左上肺标本,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取小块左肺组织称重烘烤计算肺组织湿重系数(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取上清液(BALF),EIASA法测MMP-9浓度,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总蛋白。结果转流后B组A-aDO2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MPO活性相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肺湿干比重(W/D)、BALF总蛋白含量和MMP-9含量均低于A组(P均〈0.05)。肺组织病理显示肺灌注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肺动脉持续灌注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通过降低血MMP-9浓度和减少中性粒细胞集聚来降减轻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克隆肠道病毒71型(EV71)BrCr株外壳蛋白1(VP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1,表达VP1重组蛋白,以VP1免疫产蛋母鸡,获得抗VP1的鸡免疫球蛋白(IgY).方法 培养Vero细胞,利用Vero细胞增殖肠道病毒EV71 BrCr株,提取病毒总RNA,利用RT-PCR扩增出VP1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插入克隆载体pGEM-T,提取重组质粒,经BamHⅠ、EcoRⅠ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子同时BamHⅠ,EcoRⅠ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转化入感受态工程菌E.coli BL21(DE3),获得阳性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获得表达融合蛋白,试剂盒纯化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用VP1蛋白免疫开产母鸡,收集鸡蛋,利用EGG stractTM IgY Purification System试剂盒提取卵黄抗体IgY,间接ELISA测滴度,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表达量和免疫活性.结果 本实验成功扩增出肠道病毒EV71 BrCr株VP1基因,获得了含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1的阳性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VP1蛋白,VP1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利用纯化后VP1蛋白免疫产蛋母鸡,提取的IgY经ELISA 鉴定后其滴度为1:104,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为抗VP1的特异性IgY.结论 成功的从EV71 BrCr株扩增出VP1基因,构建了PET28a/VP1表达载体,获得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免疫产蛋母鸡后制备高效价抗VP1蛋白的特异性IgY.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后侧肩胛骨外侧缘人路治疗不稳定肩胛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不稳定肩胛颈骨折14例采用后侧肩胛骨外侧缘入路重建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结果 14例获6~20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疗效根据Herseovici等标准:优6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后侧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能以较小的创伤获...  相似文献   
24.
温和  胡元生  高志庆  徐元宏  李涛 《安徽医药》2007,11(11):1016-1018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本院CAP患者病原体分布,分析各种病原体的构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间本院154例CAP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确定诊断阳性判断标准:合格标本培养出病原体;间隔2~4周,非典型病原体抗体滴度呈现大于或等于4倍增高。应用PCR分别扩增肺炎支原体16SrRNA,肺炎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和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porin基因。结果154例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和DNA检测,其中肺炎链球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占23.8%,流感嗜血杆菌占5.2%,化脓链球菌占5.2%,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各占1.9%;在非典型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占13.6%,肺炎衣原体占1.9%,嗜肺军团菌占0.6%。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占57.1%,二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5.6%,三重占2.6%,混合感染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占52.4%。结论合肥地区本院CAP病原体最为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混合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占52.4%。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复感儿63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复感儿共6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参苓白术颗粒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为87.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参苓白术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并且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次数,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6.
日本血吸虫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并鉴定日本血吸虫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探讨其他信号蛋白在信号传导中对TH的调节及其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从而为血吸虫新型疫苗的设计和药物开发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以曼氏血吸虫的TH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链,将扩增出的日本血吸虫TH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用单酶双切法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并与曼氏血吸虫的TH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自日本血吸虫RNA经逆转录得到一长度为480bp的DNA片段,经测序与曼氏血吸虫TH的同源性为87%。结论 成功扩增出日本血吸虫TH的中间编码区域,为进一步扩增日本血吸虫TH基因全长以及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乳腺癌14-3-3 sigm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14—3—3sigm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乳腺组织,半定量检测14—3—3sigm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35例(35/40,87.5%)没有检测出14—3—3sigma mRNA;western—blot也证明,40例中有32例14—3—3sigma蛋白表达缺失(32/40,80.0%),两种试验同时阴性的有31例(77.5%),另各有2例低表达。而在1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RT—PCR和western—blot均检测出14—3—3sigma基因表达。结论 14—3—3sigma基因表达缺失或低表达是乳腺癌的经常性事件,研究乳腺癌14—3—3sigma基因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异源表达,以及电穿孔技术在血吸虫基因转化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电穿孔技术将质粒pEGFP-C1导入机械转化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提取分离体外培养48h童虫的基因组DNA、总RNA和全虫蛋白,分别用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基因在童虫体内的存在、转录和翻译。同时,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EGFP在童虫体内进行定位。结果PCR和RT-PCR分别成功扩增出760 bp和276 bp的预期大小的片段,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EGFP基因在童虫体内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EGFP主要定位在童虫的皮层和副皮层,虫体前端尤为明显。结论电穿孔技术成功地将异源基因引入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并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均给予止咳平喘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肺俞、足三里穴以喘可治2 mL穴位注射,治疗7 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日间评分、夜间评分、体征评分及舌脉象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以上各项评分分值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检测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68.93%,治疗组为8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俞、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