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4篇
  免费   1124篇
  国内免费   495篇
医药卫生   18623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544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864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843篇
  2004年   738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正在形成流动人口的高峰。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研究表明,流动人口是性病/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也是控制艾滋病性途径传播的重点人群。上海市已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流动人口聚集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3.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偶尔也见于青壮年。腮腺炎病毒一旦被机体感染后在体内形成抗体,从而成为终身免疫,所以人体只有一次感染,不再重复发病。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李卫  姜涛  刘勇  宫相青  朱晓兰 《现代医学》2003,31(6):412-4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探讨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53例糖尿病分成3组:单纯糖尿病组(12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14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梗死组(12例)。B超测定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15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比较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的IMT及各项血脂水平,对IMT和各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IMT高于其他糖尿病组及对照组,IMT与血浆LDL-C、Apo-B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尤为明显,LDL、Apo-B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本市医院食堂及门前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 ,以便加强管理 ,保障患者及家属的身体健康 ,1 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本市 1 0家医院及门前的食品摊点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市属 1 0家医院及门诊 2 5 0 m内食品摊点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及一般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随机采集食品摊点正在销售的各种饮料、冷食、肉串等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验 ;对饮食摊点供顾客使用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验。2 结  果2 .1 销售食品类型2 .1 .1  1 0家医院…  相似文献   
108.
保肺片治疗小儿脾肺气虚型咳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9.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