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非甲状腺疾病和热量摄入不足可引起可逆性的血清T_3水平下降,以及在某些情况下T_4的下降,而与原发于下丘脑、垂体或甲状腺的疾病无关.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不明,可能是一种适应性改变,以尽量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因而无需治疗;也可能是代表甲状腺激素不足,需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2.
甲状腺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患病率有较大的地域差异,在一些地区高达人群的4%.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雄激素对雄性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5周龄雄性SD大鼠去睾后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模型组11只和治疗组10只,28周后行血尿生化检测、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全身及股骨中点骨密度也显著下降(P<0.05),24 h尿羟脯氨酸、尿钙、尿磷与肌酐比值显著增高(P<0.01)。有关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指标—骨小梁体积与骨小梁平均厚度均显著下降(P<0.01),骨表面面积/体积比显著增加(P<0.01)。应用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后,上述指标全面好转。结论:雄性大鼠去睾28周后形成了骨质疏松,雄激素对去睾大鼠的骨形成与骨吸收过程均有影响,并最终影响骨骼的微观结构,早期应用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可预防这种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用木糖醇口服液治疗35例II型糖尿病,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53±s8a,剂量为12.4g,po,tid。经3wk治疗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24h尿糖均有明显下降(P<0.01)。降糖的总有效率为77%。主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症状,但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对雄性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思路。方法:实验选用15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去睾后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模型组11只、治疗组10只,28周后行血尿生化、骨密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骨密度、睾酮水平犤(0.351±0.012),(0.357±0.007)g/cm2,(0.01±0.02)nmol/L犦明显低于对照组犤(0.366±0.021),(0.366±0.012)g/cm2,(1.82±0.02)nmol/L犦(P<0.05~0.01)。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骨密度、睾酮水平、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模型组大鼠尿钙/肌酐、尿磷/肌酐、尿羟脯氨酸/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大鼠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可逆转雄性大鼠去睾28周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建立男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方法:14月老龄雄性大鼠去势4个月后,取股骨和k椎体,单光子吸收测量(SPA)法和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技术分别检测骨量,并分别进行3点弯曲实验和纵向压缩实验,对侧股骨测量其水平面几何学改变。结果:假手术组和去势组股骨骨密度分别为(0.406&;#177;0.010),(0.389&;#177;0.08)g/cm^2;股骨强度极限分别为(135.1&;#177;36.3),(102.1&;#177;18.5)MPa;弹性模量分别为(3.24&;#177;1.36),(1.91&;#177;0.47)GPa。L8骨矿含量分别为(82.3&;#177;11.5),(51.9&;#177;8.7)mg/cm^2,强度极限分别为(20.4&;#177;8.2),(13.2&;#177;3.2)MPa。去势组大鼠股骨骨量减少4.2%(P&;lt;0.001),股骨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分别减少24%和41%(P&;lt;0.05)。椎体骨量减少36.9%(P&;lt;0.001),强度极限降低37%(P&;lt;0.05),但弹性模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老龄雄性大鼠去势后造成皮质骨和骨松质骨量生物力学改变,这种改变以皮质骨更为明显,可以作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DEXA与QUS测量对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unar,DPX-IQ)和超声骨强度仪(QUS,Sumlight Om-nisense,Research)对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脊柱、股骨近端和桡骨、戏骨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49例患DEXA腰椎BMD-T值为-2.99±1.43,股骨近端BMD-T值为-1.95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我病区1997-06-2000-12收治的1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82例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者97例,其中66例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入院新发现糖尿病人。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者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胰岛素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84.54%(82/97)、56.70%(55/97)、53.61%(52/97)。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糖尿病并发眼动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常见。关于这种眼肌麻痹的记载,最早于1866年Ogle报告。1954年后国外对本病研究和报道有所增多,其发病率为0.4%~5.0%。目前,本症无特殊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多种维生素,改善微循环,病程长,一般1、5~3个月恢复功能。我们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糖尿病性眼动神经麻痹,与传统治疗做对照,结果发现平均疗程缩短l~2个月,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人体测量指数和脂质代谢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江苏南京地区健康人群中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腹围(AC)这三种人体测量值以及脂质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对3445例南京地区18~90岁长期居住汉族健康成人的BMI、WHR、A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受检者检测身高(m)、体重(kg)、腰围(cm)、AC(cm)、臀围(cm),并测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真胰岛素(TI)及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分别以Si1=1/(FPG×TI)和Si2=1/(FPG×IRI)作为胰岛素敏感指数(Si),对BMI、WHR、AC和脂质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去除年龄、性别对血糖代谢的影响以及几种测量指标和脂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BMI与FPG、TI呈现显著正相关,与Si1呈现显著负相关(r=-0.261,P<0.001);TG与TI呈现显著正相关(r=0.170,P<0.01),而与Si1呈现显著负相关(r=-0.158,P=0.001),多元逐步回归也证实了Si1与BMI、TG呈显著负相关。所有指标与Si2均无相关性。结论:BMI和血清TG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的最佳指标。TI与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相关性明显强于IRI,以TI计算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明显强于以IRI计算的胰岛素敏感指数。TI和以TI计算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是理想的胰岛素抵抗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