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氨力农及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n=8)、抑肽酶组 (B组 ,n=8)和氨力农加抑肽酶组 (C组 ,n=8)。 A组患者不使用抑肽酶 ;B组患者于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30 0万单位 ;C组患者开胸前按 1mg/ kg静脉注射氨力农 ,然后以 8μg/ (kg· m in)静脉泵入直到停机 ,并在转流前将抑肽酶 30 0万单位加入预充液。分别于术前、停机、停机后 1小时及术后 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 ,用 IL - 6和 IL - 8EL 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 IL - 6和 IL - 8。结果 体外循环术前 ,三组患者血浆中的 IL - 6和 IL - 8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体外循环术后 ,三组患者血浆中 IL - 6和 IL - 8水平均明显升高 (P<0 .0 5 ) ,术后 1天虽仍高于术前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停机后 1小时的 IL - 6水平 ,B组低于 A组 ,C组低于 B组 ,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B组及 C组停机后的 IL - 8水平也低于 A组同期水平 ,C组在此时间点和停机后 1小时亦低于 B组和 A组 ,但这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 ,但是仅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 ,均难以完全抑  相似文献   
32.
患儿 男,13岁。被自己用钢笔套筒填满火药制造的“火箭”点燃后击中左胸1小时后急诊入院。查体:血压5/0kPa(38/0mmHg),脉搏110次/分,细弱,气管明显右偏,左胸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有一直径1cm的开放伤口,有较多气血溢出,左胸上份叩诊呈鼓音,下份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胸腔穿刺抽出大量不凝血。急诊送手术室,全身麻醉下经左胸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开胸,术中发现左胸内有约400ml不凝血和大量血块,左肺上叶有一穿透伤,心包左上份有一长约1cm的破口;心包内张力高,有大量血液和血块填塞于心包腔…  相似文献   
33.
梁绍伟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1,6(2):209-210
本文报道2例I.L.L型右室双出口病人的外科治疗。我们认为本型患者的手术适合年龄为5~6岁;超声心动图和左、右心室造影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手术的关键是:既要严密缝合心内渠道,又要彻底疏通右室流出道。本组2例均痊愈出院,经随访4年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右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35.
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分型与处理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1954年1月至1992年12月我院收治穿透性心脏刀刺伤25例,死亡5例。近五年心脏刀刺伤占开放性胸外伤的比例由3.3%增至7.7%,住院死亡率已由30.8%降至8.3%。笔者将穿透性心脏损伤分为亚临床、心包压塞与失血休克三种临床类型,并强调急诊时体格检查和临床分型对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6.
作者在20例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了超滤法,并另用10例作为对照。超滤组超滤时间为24.7±9.6mm(12~49min),滤出液量为1433.5±482.6ml(650~2 350ml)。结果:超滤组与对照组的投入液量无明显差别,超滤组的排除液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超滤后,血球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分别提高了33.8%、34.7%和26.0%(P<0.01)。同时,超滤法未引起血液粘度的异常增高,也无其他副作用发现。  相似文献   
37.
外伤性室间隔缺损一例寇瑛琍,田子朴,黄旭中外伤所致的室间隔缺损并急诊行体外循环修补较少见,特报告如下。患者男,39岁,因"刀刺伤前胸部1小时"入院。既往体检未发现心脏杂音。查体:脉搏扪诊不清,血压6.67/0kPa(50/0mmHg),面苍,心率16...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介绍了动脉导管结扎术的几点改进措施一经迷走神经后径路显露导管,结扎导管时用控制性低血压暂时降低动脉压和粗大导管采用涤纶布卷加压结扎等。72例用此法手术的病人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和合并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完全矫治手术的经验。方法自1993年3月至2006年4月对22例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患者施行完全矫治手术,其中经右室前壁小切口径路切除右心室流出道(RVOT)内肥厚的隔束、壁束以及纤维狭窄环,并修补室间隔缺损(VSD)5例;经右心房径路疏通RVOT、修补VSD17例,其中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加宽RVOT7例,用自体心包外管道重建RVOT3例,同种带瓣血管重建RVOT1例,肺动脉前壁血管片反折缝合于RVOT上缘,外用带单瓣的牛心包补片缝合,将RVOT重建为外通道2例;其余患者均经右心房-肺动脉径路解除RVOT狭窄。结果术后早期因冠状动脉损伤死亡1例。1例误将发自右冠状动脉(RCA)的附前降支当作增粗的圆锥支予以切断,导致停体外循环困难,将左乳内动脉与该血管吻合后停机成功,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早期右心室-肺动脉压差(△P)平均为23.4mmHg,△P>20mmHg者9例。随访18例,平均随访13.2个月,失访3例。△P>20mmHg者7例,其余患者△P均<20mmHg。结论经右心房径路修补VSD并疏通RV-OT使手术更加安全,RVOT的重建方式应根据异常冠状动脉的类型等具体解剖情况来决定。表1参8。  相似文献   
40.
石应康  田子朴 《四川医学》1989,10(3):130-131
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92例。根据近年来Soto等提出室间隔缺损的新解剖学分类方法,现将手术矫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292例,男126例,女166例。年龄2(6/12)~44岁。体重9~67kg。7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30~110mmHg),18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25例,卵圆孔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