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进昆  刘联家 《海峡药学》2000,12(Z1):109-110
临床药学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临床医学、药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其核心问题是解决临床药效、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与合理.  相似文献   
72.
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脑部手术时为了便于病变的完整摘除和患者术后恢复,对手术野的显露和减少脑组织的牵拉显得越来越重要.作者自1999年以来,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深部或巨大占位性病变采用脑脊液引流技术降低颅内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3.
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二例报告云南神经病学研究中心,昆医附一院神经外科田芳镇,马以骝,杨志敏,吴志勋,李秉权,王进昆我科行一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2例,已观察3年和28年,取得朋显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男,16岁。3岁时发...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超顺磁氧化铁(SPIO)、绿色荧光蛋白(GFP)双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以质粒pcDNA3-BDNF、pEGFPN1共转染第3代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并用SPIO标记。荧光显微镜检测GFP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鉴定BDNF的表达;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鉴定SPIO标记。结果 GFP在基因转染12h后开始表达,24h明显增加,48h达顶峰。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表明:细胞成功表达BDNF。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内有大量蓝染铁颗粒,细胞标记率达100%。透射电镜显示:SPIO颗粒位于吞饮小泡和细胞质内。结论成功建立SPIO、GFP双标B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为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29例脑瘤患者于脑肿瘤切除术后,进行胎胸腺移植治疗观察。测定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第一周、第五周内及6~20个月内的有关免疫指标。结果,移植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LTT)、E—玫瑰花环形成率(E—RFC)、淋巴细胞计数(lym)的测定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01),IgG和C_3的测定值呈显著性差异(p<0.05);IgA、IgMIgD和C_4则无显著性差异(p>0.5)。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食欲增进,体重增加(1.12±0.97kg),初步取得了改善患者免疫状态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76.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颅脑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Feeney’s等的方法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器撞击大鼠左侧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制备大鼠中度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后6 h,3 d,5 d,7 d灌注取脑,通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stin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比较分析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做对照。 结果与结论: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伤后3 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海马区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未见向损伤区迁移;伤后5 d和7 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更明显,范围扩大,损伤区可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未有上述改变。结果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时间推移越加明显,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损伤区迁移的过程。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颅脑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细胞迁移;Nestin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6.011  相似文献   
77.
背景:近年来,部分学者证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如何促进轴突再生,移植细胞与再生轴突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探讨移植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区轴突再生的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3/2007-06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解剖系完成。 材料:清洁级Wistar新生大鼠1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6只,无菌条件下显露、切断脊髓T10,制备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 方法:通过传代法培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36只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投币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移植组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9 d后以1×1011 L-1的密度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缺损区5 μL,损伤区上、下1 mm处各2.5 μL,对照组动物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完全培养基,注射速度1 μL/min。 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存活、分化情况。②轴突再生情况。③移植组和对照组宿主自身的nestin、NF200、GFAP和CNP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情况。④内源性CNP阳性细胞和再生纤维关系。 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2周时,脊髓损伤区可见大量CFDA-SE标记的移植细胞,随时间延长,存活的移植细胞数目逐渐降低,考虑脊髓损伤区内大量的OX42阳性吞噬细胞/激活小胶质细胞及空洞可能影响移植细胞的存活。虽然骨髓基质细胞数目逐渐降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区轴突的再生,而且还可促进宿主自身的nestin、NF200、GFAP和CNP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宿主自身CNP和许旺细胞促进损伤轴突的再生和髓鞘形成。 结论: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宿主自身CNP和许旺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后者具有促进损伤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参与趋化迁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及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情况。方法: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上大脑皮质内注射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注射量为5μL,质量浓度为500μg/L)建立动物模型,于3,7,14,21 d后灌注取脑,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皮质内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设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注射区周围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3,7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少量表达,14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多,并向注射区形成明显的迁移趋势,21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更多。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实验组未见上述表现。结果表明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诱导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检测MCP-1、VEGF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评估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MCP-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析MCP-1和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CP-l、VEGF阳性表达随病理级别增高而阳性表达增强(P <0.05),且呈正相关(P <0.05)。结论 MCP-1、VEGF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联合检测MCP-1和VEGF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胶质瘤患者判断恶性程度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神经干细胞体内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脑皮质微量注射脂多糖脑损伤大鼠模型,于造模后3 d、5 d、7 d灌注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和nestin表达。结果造模后,MCP-1表达增高,5 d时达到高峰;7 d时,可在损伤区发现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MCP-1可能趋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脑损伤区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