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多发性骨髓瘤中p15基因高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p15(MST INK4b)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特点和甲基化发生的规律。方法:用甲基化特异的PCR的方法-MSP(methylation-specific PCR),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p15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结果:MM中甲基化的发生率为73.5%(17/23),扩增产物为148 bp片段。其中4例Ⅰ期,骨髓象为浆细胞型的MM p15基因未发生甲基化;1例Ⅱ期和1例Ⅲ期,骨髓象为分化成熟的浆细胞的MM中p15基因未发生甲基化;在Ⅰ、Ⅱ和Ⅲ期中多数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中的幼稚浆细胞的病例易发生甲基化。Ⅰ、Ⅱ期和Ⅲ期中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5%(5/9)、100%(7/7)和71.4%(5/7)。结论:p15基因甲基化可能是MM发病原因之一,与病程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iR-22-3p在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作用。方法:20只apoE基因敲除(apoE-/-)雄性小鼠均等为血管紧张素II(Ang-II)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无处理,Ang-II组给予Ang-II(1 500ng·min~(-1)·kg~(-1),6w)微量泵持续灌注,超声观测6周后腹主动脉成瘤率。6周后取成瘤小鼠血管组织RNA,实时PCR测量miR-22-3p的表达;提取野生小鼠血管组织中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同时进行上述三种细胞系及内皮细胞系的培养,实时PCR检测各种细胞miR-22-3p的表达以发现其细胞来源。取10只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Ang-II微量泵灌注,agomiR-22组内眦静脉注射agomiR-22,对照组内眦静脉注射agomiR空载体(agomiR-NC),每5天1次。6周后超声观测腹主动脉成瘤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周后Ang-II组主动脉组织中miR-22-3p表达显著下降[(0.00079±0.00029)vs.(0.00042±0.00023),P0.05]。在各种原代与细胞系培养中,miR-22-3p仅于平滑肌细胞上表达,在灌泵6周apoE-/-小鼠中补miR-22-3p后,腹主动脉瘤成瘤率明显下降(75%vs.0,P0.05);MMP-9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在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miR-22-3p仅在平滑肌细胞表达且降低,MMP-9升高,但补充后miR-22后降低,提示miR-22-3p可能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何继强  刘晓惠  王绿娅  秦彦文  方薇  王伟 《心脏杂志》2006,18(6):607-610,6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对照组、氯沙坦低剂量组[5 mg/(kg.d)]及氯沙坦高剂量组[25 mg/(kg.d)],灌胃,1次/d,0.3 m l,16周后处死动物。酶法测定血脂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水平;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结构;采用HE染色法,计算机图像扫描、定量分析主动脉斑块大小及斑块占管腔面积之比。结果3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氯沙坦低、高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水平显著减低(P<0.05和P<0.01),且两治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氯沙坦干预后主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氯沙坦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氯沙坦可通过增强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抗氧化能力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更明显,而与其调节血脂代谢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浓度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住院患者共200例,其中胸主动脉瘤(TAA)患者10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100例。同时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无主动脉疾病的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检测血浆可溶性ST2水平,分析TAA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和TAA组与TAAD组间可溶性ST2水平的差异。结果:可溶性ST2在TA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AAD组与TAA组之间,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优势比为2.17(P0.01)。结论:可溶性ST2水平升高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两姐妹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启动子和18个外显子片断,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异常电泳条带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姐妹2人及其父亲,叔叔,祖母均发现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与GeneBank对照证实第1879位G→A碱基置换,氨基酸的改变为丙氨酸→苏氨酸(A606T突变),其母亲和女儿经测序并未发现此突变位点。结论:姐妹2人均为LDL-R基因存在A606T杂合错义突变,并均来自其父系亲属;可能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 cardiopathy,CA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与家族性高脂血症、有遗传倾向的危险因素和家庭的生活习惯有关。本文通过分析共患严重CAC同胞兄弟3人的发病特点,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Ly6G中和抗体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手术+IgG同型抗体组及心肌梗死手术+抗Ly6G中和抗体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Ly6G的表达;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脏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ot)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腹腔注射抗Ly6G中和抗体,心肌梗死术后3d,外周血Ly6G表达明显抑制,证实抗Ly6G中和抗体阻断成功.与IgG同型抗体组相比,注射抗Ly6G中和抗体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17.89%±4.19%比53.61% ±3.43%,P<0.01),抑制梗死区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TNF-α:1.67%±0.26%比6.63%±0.51%,P<0.01;IL-1β:0.83%±0.17%比4.39%±0.46%,P<0.01).TUNEL染色显示,注射抗Ly6G中和抗体组与IgG同型抗体组比较,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25.62%±4.11%比74.91%±5.67%,P<0.01).结论 抗Ly6G中和抗体阻断Ly6G,可通过抑制心肌梗死术后心脏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发挥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以LDL亚组分为刺激物,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靶细胞,以E选择素为重点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LDL亚组分致As的早期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两步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LDL亚组分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孵育;细胞表面ELISA法测定HIJVEC表面E选择素蛋白表达;RT-PCK检测E选择素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LDL亚组分对NF-κB核转位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DL组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型;大颗粒LDL(bLDL)组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量轻度增加.呈剂量饱和型.150 μg/mL,时sLDE,组E-选择素蛋白表达量较bLDL组显著增加[(0.137±0.011)vs.(0.077±0.005),P<0.011;RT-PCR.结果 显示,sLDL及bLDT组E-选择素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分别为81.26、47.8倍,sLDL组是bLDL的1.7倍.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观察到sLDT刺激HLTVEC后p65亚基核转住明显增加.结论 LDL亚组分引起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迭增强,sLDL,和bLDL促进E-选择素基因转录且sLDL,的诱导作用更强;sLDTL,可增强NF-κB的激活和转位,可能是As形成早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病因涉及多种危险因素和疾病,迄今为止提出了多种病理生理通路,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内质网应激逐渐被人们认识,多种致病因素会引起内质网应激.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是蛋白质监控和信号传导系统的保护性反应,但应激过度则导致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和炎症反应的共同信号通路,各种危险因素可单独或协同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近,内质网应激在冠心痛不稳定斑块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为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开启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血脂异常防治形势和严重的疾病防控挑战.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发表[1],标志着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胡大一教授最近指出,丰富的循证医学依据一再证实胆固醇的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在当前繁重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胆固醇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2].20世纪90年代,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等一系列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表明,通过大幅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