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医药卫生   18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措施,记为对照组;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则采取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BI、ESS及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20例(早期PD组)、中晚期PD患者20例(中晚期PD组)和非PD志愿者20例(对照组),同时行DTI、MRS,观察3组在DTI中双侧基底核区、双侧额叶、双侧丘脑区的FA值和ADC值及MRS所显示的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结果:3组双侧基底核区的FA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的FA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兴趣区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AA/Cr值、Cho/C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患者,DTI中FA值在双侧基底核区开始减小,在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出现明显减小;MRS中NAA/Cr值、Cho/Cr值随着PD患者病情进展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3.
总结24例肌皮瓣转移修复截瘫后臀部Ⅳ期压疮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沟通教育,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做好体位护理,避免肌皮瓣受压影响皮瓣成活及新发压疮发生;做好创面及周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做好营养支持治疗及出院指导,预防与减少再发压疮发生等。经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转移肌皮瓣均存活,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附睾炎2例,出现创面部分裂开7例,其中1例予扩创邻近皮瓣转位修复,2例予扩创缝合,4例予局部换药,最终创口愈合出院。随访3个月至4年,再发压疮4例。  相似文献   
44.
目的:筛选以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简便优效方案。方法: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198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电针治疗组(A组)66例、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组(B组)67例、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组(C组)65例。3组均第1~2 w,5次/w,第3~4 w每周治疗3次,第5~6 w每周治疗2次,第12 w随访。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 LP)、改良罗兰功能问卷(Roland)、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价量表的改变。结果:治疗6 w后,3组Vas LP评分、Rolan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Likert总体恢复评分逐渐增高,且在治疗后第12 w疗效更加显著。3组Vas LP评分、Roland评分、Likert总体恢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均有减轻患腿疼痛、增强患腿运动功能、促进总体恢复的疗效,且三者疗效相当,并未随着疗法的增加出现明显的疗效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45.
心肌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运动模式,它与心肌纤维的解剖排列走向密切相关。正常心室肌分为三层:心外膜下层肌纤维呈左手螺旋状围绕心室腔,心内膜下肌纤维则呈右手螺旋状围绕心室腔,而室壁中层肌纤维呈环形走行。心肌纤维的排列方向决定了其收缩形变特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1次/d,腹腔注射;氟西汀低、中、高剂量组给予氟西汀(5.0、7.5、10.0 mg/kg),1次/d,腹腔注射。治疗28 d,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测试大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RT-PCR检测海马GFAP、NeuN表达。结果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氟西汀低、中、高剂量组不动时间延长,垂直运动次数、水平运动次数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模型组不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垂直运动次数、水平运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低、中、高剂量组不动时间缩短,垂直运动次数、水平运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尤其是氟西汀高剂量组,较氟西汀低、中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RT-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FAP表达明显增加、NeuN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低、中、高剂量组GFAP表达明显下降、NeuN表达明显增加(P<0.05);尤其是氟西汀高剂量组,较氟西汀低、中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可能通过改变海马区GFAP、NeuN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发感染的现状,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绵阳市安州区参加2013年“四川绵阳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研究”健康体检,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结果为阴性的71 41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5年,2018年再次进行血清学检测。计算HBV新发感染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71 418名安州区居民的HBV新发感染率为1.6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频率、居住地、乙肝家族史人群的HBV新发感染率不同(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9,95%CI=1.12~1.48,P<0.001)、农民(OR=2.01,95%CI=1.39~2.90,P<0.001)、有乙肝家族史(OR=1.97,95%CI=1.44~2.70,P<0.001)为HBV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绵阳市安州区居民的HBV新发感染率较高;男性、农民、有乙肝家族史者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防控工作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9.
62岁男性因右眼视力下降4天就诊。右眼眼底见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静脉迂曲伴白鞘,伴线状、片状出血。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右眼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呈结节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双眼视盘高荧光,后极部荧光渗漏,右眼颞下分支静脉管壁着染。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以及脑脊液梅毒抗体均阳性。诊断:右眼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左眼梅毒性视乳头炎;神经梅毒。行规范神经梅毒驱梅治疗后,眼底病变缓解,视力提高。2年内患者规律复查,行多次脑脊液检查,各项指标稳定。眼底病变稳定,视力恢复至发病前。  相似文献   
50.
眼球穿通伤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我国儿童眼外伤的发生较多,占外伤总数的15%~27%,致盲率高达70%[1‐2]。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4例塑料硬质零食包装袋缘致儿童眼球穿通伤病例,现将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