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改善猪自体移植小肠的吸收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猪自体移植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方法:杂种猪10只,行自体小肠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标准TPN组(STPN组,n=5),接受标准TPN支持8天;Gly-Gln二肽组(GTPN组,n=5),接受含Gly-Gln的TPN支持8天,术后1天(POD1)及术后28天(POD28)行木糖吸收实验,测定肠粘膜酶活性。结果:术后28天,GTPN组:木糖吸收曲线下面积,5h尿液木糖排  相似文献   
92.
纤维蛋白胶促进肠外瘘愈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索应用纤维蛋白胶促进肠外瘘愈合的方法。方法 前瞻性观察27例肠外瘘患者应用纤维蛋白胶充填瘘管、封堵瘘口后的愈合情况。结果 27例肠外瘘患者中25例在2周内通过纤维蛋白胶堵瘘方法获得愈合,经平均5.6个月(1~15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纤维蛋白胶可以有效促进肠外瘘愈合。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肠瘘合并严重腹腔感染病人能量代谢的连续性变化规律。方法:对合并严重腹腔感染的36例肠瘘病人,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SG)组和死亡(DG)组,连续观察病人的疾病危重度评分、能量代谢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静息能量消耗(REE)、C反应蛋白(CRP)和危重度评分均较高,而且治疗后DG组持续处于高水平。两组病人实际测量的REE显著高于通过Harris-Bened ict公式预测的BEE值(P<0.01)。在治疗后,SG组病人的REE逐步下降,于第5天即有显著下降(P<0.01),但仍然显著高于Harris-Bened ict公式预测的BEE值(P<0.01),直到第13天,实测的REE才回复至正常水平(P>0.05)。SG病人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S评分均于第5天显著下降(P<0.01)。结论:控制感染可以显著降低肠瘘病人的REE、CRP、危重度评分,但REE、CRP、危重度评分持续升高提示病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laparo scopic antireflux surgery,LARS)治疗顽固性复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顽固性复杂GERD 30例,均行LARS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病死率及远期并发症、症状转归,了解手术满意度。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或中转开腹病例。术中出血量(30.56±12.16)ml,手术时间(105.51±14.51)min。1例出现术中并发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24.27±1.57)个月,3例术后1周出现较明显的吞咽梗阻感,其中2例术后3个月内症状逐渐消失,1例术后6个月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吞咽困难,经胃镜下球囊扩张后痊愈。本组无腹胀、腹泻、气顶综合征、排气增多等术后并发症。28例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3.33%;2例胸痛及食管外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本组1例病情复发,复发率3.33%。结论 LARS治疗顽固性GERD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5.
96.
近年来,肺癌的生物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迅猛发展,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原癌基因、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等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人们正努力将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肺癌的癌基因及生长因子作用转化为临床有用信息。目前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因子的差异可...  相似文献   
97.
王新波  徐瑞荣  罗雅琴 《新中医》2011,(11):162-163
羟基脲因其廉价、显效的特点,一直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首选药物。羟基脲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较为顽固,严重影Ⅱ向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门诊应用玉女煎加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口服羟基脲所致严重口腔溃疡1例,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探究早期梗阻性黄疸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分析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与15 例非黄疸患者的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肝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类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黄疸时间为(22±24)d.常规凝血检测结果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尽管梗阻性黄疸组患者血小板数量与无...  相似文献   
99.
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右上腹痛2年,右上腹壁窦道形成并溢脓1年"入院。患者2年前自觉右上腹疼痛不适伴皮下包块形成,约5 cm×3 cm×3 cm大,轻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单纯性胰瘘和临床重症胰瘘.回顾性分析表明多种胰肠吻合口重建方式均能降低胰瘘发生率,但极少见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文中采用前瞻性随机化设计旨在比较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术后胰瘘的影响. 方法: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A组,n=32例)和胰肠套入式吻合组(B组,n=32例).所有胰腺残端均为易致胰瘘的软质胰腺. 结果:2组病例在基础疾病、病理类型、胰管直径、胰管引流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共有21例(32.8%)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8例(12.5%)并发胰瘘(胰管黏膜吻合组2例为6.3%,胰肠套入式吻合组6例为18.8%,P>0.05);胰管黏膜吻合组未发生一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Ⅱ型重症胰瘘,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组的4例Ⅱ型胰瘘相比亦无显著差异(0 vs 12.5%,P=0.057).胰肠套入式吻合组患者有2例(6.3%)患者再手术.2组病例各有1例死亡(3.1%).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为19d,B组为21d,P>0.05).而所有胰瘘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相比,并未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