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0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长期生存率.方法 随访前期154例经EMR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如发现有可疑局部复发,则立即进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术后1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诊率100%.结果 术后5年内发现病变复发6例,复发率为3.9%(6/154),其中4例接受食管切除手术治疗,1例采用APC治疗,另1例凶复发癌转移死亡.本组共发生4例死亡,包括1例因复发癌转移死亡和3例非癌死亡,5年生存率为97.4%(150/154).其巾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共125例,发牛2例非癌死亡和1例复发癌转移死亡,5年生存率为97.6%(122/125);中度异型增牛29例,发生1例非癌死亡,5年牛存率为96.6%(28/29).结论 EMR适合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其创伤小、痛菏少,儿乎无后遗症,有很好的长期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早期贲门癌的发生规律。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建立205人的研究队列,利用内镜普查和定位活检的方法,前瞻性观察贲门组织癌变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1)Hpylori感染、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贲门癌在发生位点上具有重叠关系。(2)贲门组织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背景中组织损伤程度重细胞增殖活跃(ki-67表达增强),肠上皮化生、腺上皮萎缩、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3)贲门组织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自然转归表现为痊愈、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4)贲门组织不典型增生和粘膜内癌的自然转归具有稳定、减轻、进展等表现形式。结论早期贲门癌的发生起源于组织再生过程,是组织再生不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研究早期贲门癌的发生规律。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建立205人的研究队列,利用内镜普查和定位活检的方法,前瞻性观察贲门组织癌变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1)H.pylori 感染、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贲门癌在发生位点上具有重叠关系。(2)贲门组织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背景中组织损伤程度重细胞增殖活跃(ki-67表达增强),肠上皮化生、腺上皮萎缩、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3)贲门组织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自然转归表现为痊愈、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4)贲门组织不典型增生和粘膜内癌的自然转归具有稳定、减轻、进展等表现形式。结论早期贲门癌的发生起源于组织再生过程,是组织再生不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95.
96.
吲哚拉新化学名称为1-肉桂酰-2-甲基-5-甲氧基吲哚-3-醋酸,是吲哚类抗炎镇痛药.除我国生产外,日本大坂住友株式会社(商品名为Indolacin)及意大利巴马Chiesi公司(商品名为Cindomet)均有生产.本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产生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但具有胃痛、胃溃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作者将其制成搽剂,药效学实验表明:该搽剂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本文报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搽剂中其它成分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通过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及癌患者5年、10年随访,进一步证实隐血珠对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的实用价值。方法 空腹时吞入隐血珠,3~5分钟拉出,观察珠内试纸的变化,黄色为阴性(-),浅蓝色为( ),蓝色为( ),深蓝色为( ),5年、10年后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及癌患者通过三级防癌网络进行全员随访。结果 初筛普查31927人,阳性组3347人做胃镜,经病理确诊为癌患者125人,癌检出率3.74%;阴性组645人做胃镜,确诊癌患者9人,癌检出率1.4%,两组中早期癌患者共78人,占62.4%,性别、年龄、隐血珠反应均是影响癌检出率的因素,经5年及10年两次全员随访资料统计,隐血珠初筛阳性组癌发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癌患者5年生存率67.2%,10年生存率为55.2%,性别、年龄、隐血珠反应也是影响筛查人群上消化道癌发生率的因素。结论 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中有肯定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8.
颈强治验     
刘×,男,42岁。1989年5月28日诊。因气候乍寒乍暖而感受外邪。服银翘解毒片、土霉素、APC之属,外症虽减,但渐觉左侧颈部强直酸痛,俯仰尚可,摆动唯艰,某院门诊拍片查咽验血,未见异常,随用按摩理疗之法,不应。诊脉察症,知其病  相似文献   
99.
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因保存不当而变质的甘蔗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本病可使脑、肝、肺、肾等多个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现结合我们近二年来遇到的  相似文献   
100.
158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随访结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史.方法:对1992年11月和1997年4月普查确诊的158例为对象建立SPSS数据库,统计累积癌变率和已癌变病例的中位癌变时间;并以确诊后的第1年癌变仍生存患者为参照,分析各年癌变危险度,全部病程117个月.结果:10年累积癌变率81.66%;中位癌变时间59.4个月;第2年至第10年的癌变危险度和可信区间分别为:RR2=4.25(0.89~20.32);RR3=3.37(0.67~16.96);RR4=6.19(1.33~28.77);RR5=8.36(1.83~38.08);RR6=9.46(2.07~43.14);RR7=4.15(0.79~21.81);RR8=2.57(0.42~15.68);RR9=0;RR10=41.60(9.09~190.39).结论: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属高危人群,与早期食管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