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正>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2%(0.1%10.0%),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发现HCV感染患者可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抗-HCV及HCV RNA是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学指标[1]。成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者的比例为60%10.0%),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发现HCV感染患者可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抗-HCV及HCV RNA是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学指标[1]。成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者的比例为60%85%,甚至更高。20%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逐步演变为肝硬化,因此阻止丙型病  相似文献   
302.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单纯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患者难以控制出血,常因出血量大或反复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放射学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据资料统计,对于动脉造影发现阳性出血病灶的患者,介入性栓塞成功止血率可达83%92%[1,2]。多项国外研究认为,对活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探讨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在利凡诺中孕引产术中的诱导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利凡诺中孕引产术的孕20~26周169例孕妇的引产情况,其中未用诱导剂的73例定为A组,96例用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做诱导剂的定为B组,比较引产记录中的总时长(自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到引产成功)、产时与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情况、引产结果等,评估诱导方法的诱导效果。结果:A组引产3例未成功,B组引产全部成功。A组平均时长40.2±2.3 h,B组平均时长20.4±1.8 h,B组较A组总时长明显缩短,A组平均产时与产后出血量及软产道损伤方面与B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己烯雌酚联合米非司酮在利凡诺中孕引产术中的诱导作用效果显著,方法简单,促进宫颈软化效果好,副作用少,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04.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和骨骼微结构的破坏为特点,常导致骨折的发生。铁死亡作为2012年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其主要的特征是铁过载和ROS的积累,从而导致脂质过氧化的发生。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在骨质疏松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铁死亡在骨质疏松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5.
脉搏谐波频谱分析──中医脉诊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搏谐波频谱分析──中医脉诊研究新方法张修诚,王唯工,陈荣洲,阿峰,黄维三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有方法之一。两千年前,中国医学家在桡动脉的压力、流速、波形的不同变化中,建立起独树一帜的中医诊断理论,这种理论在临床上非常重要,而如何在中医理论具有整体观...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X线对腰椎间盘的诊断价值,并与CT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对50例椎间盘患者行腰椎正侧位摄片及L5/S1、L4/5、L3/4三个椎间盘CT扫描进行X线及CT征象分析。结果:CT扫描的50例均发现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改变,共发现61个椎间盘突出。发现X线椎间盘突出直接征象:椎间隙后缘突入椎管的软组织密度影,共发现22例25个椎间盘改变,与CT诊断比较符合率为41%。X线诊断椎间盘突出间接征象有:椎间隙狭窄、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许莫氏结节和椎体缘后翘及椎间隙内钙化或积气,共发现16例19个椎间盘改变,与CT诊断比较符合率为31%。结论:X线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指导CT扫描方法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7.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反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试点。为了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改革的需求情况以及对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要求 ,我们对进行过双语教学的 3个年级的学生做问卷调查 ;对实行双语教学后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以评估其教学效果。结果表明 :80 .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 ;通过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的成绩比较 ,其成绩并未下降 ,表明教学效果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0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ctulose on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IBO),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BT), intestinal transit and permeability in cirrhotic rats.Methods BT in all animals was assessed by bacterial culture of mesenteric lymph node ( MLN), liver and spleen, and IBO was assessed by a jejunal bacterial count of the specific organism.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24-hour urinary ^99mTc-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atic acid (^99mTc-DTPA) excretion, and intestinal transit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51Cr in the intestine.Results BT and IBO were found in 48% and 80% of the cirrhotic rats, respectively, while not in the control rats. Cirrhotic rats with IBO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ntestinal endotoxin higher rate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shorter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and higher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than those without IBO. It was also found that BT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BO and injury of the intestinal barrier.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lactulose-treated rats had lower rates of BT and IBO,which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transit and improv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by lactulose.Conclusions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endotoxin an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cirrhotic rats may attribute to IBO and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Lactulose that accelerates intestinal transit and improv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might be helpful in preventing intestinal bacterial and endotoxin translocation.  相似文献   
309.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在 3年内开设 5 % -10 %的双语课程的精神 ,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从 2 0 0 2年起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本文通过对 3 0 0多名学生的反馈性调查分析 ,结合教师的实践体会 ,对双语教学的模式、应采取的教材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10.
蒲癸宏  徐玉娟  龚睿  李军  李美析  王强 《西部医学》2022,34(2):304-308+312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ALT和T-Bil检测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乐山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初诊患者552例(HCC组),其中早期HCC患者196例(早期HCC组),另选取肝脏良性疾病18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HCC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FP、ALT和T-Bil水平,以AFP/(ALT×T-Bil)作为AFP联合ALT和T-Bil诊断HCC的联合诊断方式,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比较AFP和联合诊断方式对HCC的诊断效能。 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而血清ALT和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AFP血清水平和联合诊断方式计算结果与HCC的肿瘤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r=0.325,P<0.001; r=0.217,P<0.001)。联合诊断方式诊断HCC和早期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69 (95% CI:0.852~0.886)和0.841 (95% CI:0.812~0.870),均明显高于AFP的0.782 (95% CI:0.758~0.806)和0.741 (95% CI:0.702~0.779) (P<0.001)。以AFP≥20 ng/ml肝脏良性疾病人群为对照,联合诊断方式诊断AFP≥20 ng/ml的HCC和早期HCC的AUROC分别为0.960 (95% CI:0.949~0.972)和0.945 (95%CI:0.924~0.964),均明显高于AFP的0.805 (95%CI:0.773~0.837)和0.734 (95% CI:0.673~0.795) (P<0.001)。 结论 联合诊断方式适用于HCC的诊断,尤其在诊断AFP ≥ 20 ng/ml的HCC和早期HCC时,联合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