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医药卫生   39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食管癌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以食管鳞癌最为常见。放疗是食管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抗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互作用MAGE类药物(neurotrophin receptor-interacting MAGE homolog,NRAGE)在放射抗性细胞株TE13R120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亲本TE13细胞,且NRAGE亚细胞定位变化可能参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形成。通过基因转染构建NRAGE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以进一步明确NRAGE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关系,分析该基因影响放射抗性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构建NRAGE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情况。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实验分为转染过表达组(Eca109/NRAGE组)和空白对照组(Eca109组)。Eca109/NRAGE细胞中NRAGE的表达量明显高于Eca109(t=29.65,P<0.05)。照射后Eca109/NRAGE细胞的放射抗性显著高于Eca109。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ca109/NRAGE细胞中对射线抵抗性最强的S期细胞比例增加,对射线最敏感的G 2 /M期减少。Eca109/NRAGE细胞凋亡率较Eca109细胞降低(t=3.268,P<0.05)。Eca109/NRAGE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Eca109。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β-catenin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在Eca109/NRAGE细胞中明显高于Eca109(t=15.87,P<0.05)。结论:NRAGE参与Eca109细胞放射抗性的形成,改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影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可能影响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对恶性淋巴瘤化疗后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差别。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3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患者不良情绪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都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针对于恶性淋巴瘤化疗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7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28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2.3%;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ALT升高等症状,观察组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等症状。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4.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检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其对人健康的影响,以判别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3项。无菌操作技术是食品样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只有在无菌技术下才能保证食品样本不被环境、设备、材料中的微生物干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62例颅骨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早期组和常规组,早期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常规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前及术后1年的生存质量。结果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的GCS-MMSE-BartheI指数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跖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跖管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结果:临床有效率为96.7%.并对4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进行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跖管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符合价值医学规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介导小鼠肝癌细胞株Hca-P JNK1基因的表达以及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方法构建并鉴定pCDNA3.1-JNK1载体。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ca-P分组如下:A组(空白对照组),B组(质粒组),C组(脂质体+质粒组),D组(超声微泡+质粒+超声辐照组),E组(脂质体+超声微泡+质粒+超声辐照组)。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转染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JNK1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以CCK-8法检测5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JNK1载体。各组转染率比较:E组均大于B、C、D组(P均0.05),C、D组转染率均高于B组(P均0.05),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JN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E组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 UTMD技术结合脂质体转染法可以提高pCDNA3.1-JNK1载体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ca-P的效率,加大基因JNK1表达的上调幅度,增强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元、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1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小檗碱组(n=6)。成模2周后小檗碱组以小檗碱溶液(200mg/kg)灌胃2周,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同批次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6)。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毛色、体重和血糖,并取各组大鼠胃壁、肠系膜和心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甲苯胺蓝-伊红染色观察其胃体、胃底黏膜下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肠系膜微血管和心肌微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28天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排尿量增加,毛色暗哑,尾部变黑,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大鼠毛色有光泽,尾部黑色现象有所减退,但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均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大鼠胃体、胃底黏膜下神元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甚至消失,肠系膜微血管皱缩且瘀血严重,心肌微血管肌层变薄。小檗碱组胃壁神经丛尼氏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肠系膜微血管变形、瘀血及心肌微血管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抗CD133单链抗体(scFV)/白喉毒素DAB389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里表达,并鉴定及纯化。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融合基因DAB389-Linker-CD133(scFV),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DAB389-CD133,融合蛋白在BL21(DE3)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通过Ni柱纯化目的蛋白,获得了纯度达95%的DAB389-Linker--CD133(scFV)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蛋白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能否与CD133抗原特异性结合。结果扩增的片段与理论值一致,序列分析正确;纯化得到纯度为95%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能特异性地与抗白喉抗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能与CD133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抗CD133单链抗体(scFV)/白喉毒素DAB389融合蛋白,具有结合抗原和免疫毒素双重活性,为进一步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UTMD) 技术介导小鼠肝癌细胞株JNK1基因的表达、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并筛选RNA干扰效果最好的短发夹RNA(shRNA)。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ca-F分为正常Hca-F细胞组、shRNA质粒组、脂质体组、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组及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转染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JNK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应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细胞转染率高于shRNA质粒组、脂质体组和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组(均P<0.05),脂质体组和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JN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细胞活性和平均穿膜细胞数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UTMD技术结合脂质体转染法可以提高小鼠肝癌细胞株JNK1 shRNA的转染效率,增强其对基因表达、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