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对比分析代谢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无代谢综合征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炎性因子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有代谢综合征的房颤患者79例(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无代谢综合征的房颤患者61例(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变化。比较两组基础指标、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相比于无代谢综合征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炎性因子明显存在异常,表现为凝血功能水平下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因此应加强凝血指标和炎症状态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观察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及与血清叶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丙二醛水平及不同患者FMD水平的差别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高血压病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0例,检测血清叶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丙二醛水平及不同患者FMD水平,比较其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低于高血压病患者,而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之间血清丙二醛水平呈相反趋势,而FMD水平呈相同趋势;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与FM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危害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而这种危害可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中药倒模面膜术联合果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果酸焕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果酸焕肤术、中药倒模面膜术交替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疗程结束后分析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痤疮后色素沉着指数、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愈显率为74%,对照组愈显率为5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痤疮后色素沉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上所述,中药倒模面膜术联合果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与单纯采用果酸治疗对比,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痤疮后的色素沉着,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 IMT(1.03±0.32)mm, 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FIB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种植内皮祖细胞对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探讨改善小径人工血管通畅率的新策略。方法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化成内皮祖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到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表面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一氧化氮(NO)水平。13只家犬随机分为两组,将实验组6只种植内皮祖细胞的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和对照组7只未种植细胞的人工血管分别移植犬颈总动脉。移植2个月后,观察两组移植人工血管的通畅率。结果种植到人工血管表面的内皮祖细胞能持续分泌t-PA和NO等抗血栓物质。行置换术后2个月,实验组人工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扫描电镜见实验组人工血管腔内形成完整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结论内皮祖细胞种植能加快人工血管内皮化和增强其抗血栓能力,有效改善小径人工血管的在体移植通畅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和内皮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健康体检非冠心病者30例(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冠心病组的C2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C2不仅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且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C2降低,C2降低不仅同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相关,而且也受非内皮因素的影响,提示C2反映总体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58.
背景:目前,小径人工血管移植后由于缺乏内皮细胞衬里和抗血栓特性,长期通畅率低。有研究尝试用成熟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以增强其抗血栓能力,以提高长期通畅率,但由于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存在的缺陷,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临床上亟需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及血管支架材料,改善小径人工血管移植长期通畅率低这一现状。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并种植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免疫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健康志愿者成人骨髓(n=7)约10mL。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以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学变化。②免疫组化VWF和CD34抗体染色结果。③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内皮祖细胞的黏附生长状态。结果:①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②免疫组化示VWF和CD34抗体染色阳性。②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呈典型的多孔蜂窝状结构,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种植细胞后,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有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爬行及铺展生长,有时可见内皮祖细胞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在体外能将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而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在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上黏附生长状态良好,提示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