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西洛他唑100mg,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100mg,每晚1片,分别在入院当时及服用药物后2、4、8、12、24周,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再次发生脑梗死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再次发生脑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5例出现牙龈出血,而治疗组无一例出血情况的发生。结论西洛他唑更适宜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双侧脑室内注射链脲佐菌素(ICV-STZ)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中,与假手术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秒)(10.31±2.33)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36.54±4.56)显著延长,(P =0.000),治疗组(26.58±2.50)比模型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3).与模型组大鼠皮质和海马MDA含量(nmol/mg)[(9.81±2.23),(5.09±0.74)]比较,治疗组大鼠皮质和海马MDA含量[(6.12±1.14),(3.77±0.41)]显著减少(P=0.001,P=0.002),与模型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SH含量(g/L)[(1.57 ±0.56),(1.39±0.43)]比较,治疗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SH含量[(2.98±0.52),(3.05±0.78)]显著增加(P =0.005,P=0.00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皮质和海马cleavedcaspase-3阳性细胞数[(32.47±8.22),(28.58±4.32)]比较,治疗组皮质和海马阳性细胞数[(16.85±7.31),(18.12±5.64)]显著减少(P=0.021,P=0.003).结论 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够改善STZ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改善脑内氧化应激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钴铵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及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例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均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甲钴胺1 mg,每天静脉注射,连用8周。分别在住院第2天、治疗4、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16.6±6.6)μmol/L]较常规组[(25.8±9.5)μmol/L]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NIHSS评分[(18±5)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1±6)分],BI评分[(83±19)分]高于常规组[(69±22)分](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整体护理知识进行护理查房 ,不仅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培养护士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对重危病人的护理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1 查房前要求1 1 选择重危、疑难、特殊病例。1 2 必须认真翻阅病历、查阅有关书籍 ,了解与查房病历诊断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理论及护理方面国内外最新动态资料。1 3 提出自己的护理诊断、计划、实施的护理措施。2 具体步骤2 1 管床护士报告病例及已提出的护理诊断、制定的护理措施和已落实的情况。2 2 科室护理人员对所提出的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进行分析、讨论 ,审定护理计划是否与病情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急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白细胞计数,根据血肿量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意识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组。结果出血量越大,WBC增高越明显;破入脑室较未破入脑室的WBC增高明显;意识障碍越重,WBC增高越明显。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及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抗感染组(n=77)与对照组(n=79)。比较2组SAP发生率、住院时间、出院时NIHSS评分以及30 d病死率。观察并记录所有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转归,预后良好为mRS评分0~2分,比较2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抗感染组S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4%vs 44.8%,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感染组住院时间、出院NIHSS评分、30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1.8%vs 25.4%,P0.05)。6个月随访结束时12例(9.6%)死亡,其中抗感染组4例,对照组8例。Kaplan-Meier分析表明,2组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发生率且能增加预后良好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钴铵对H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科住院的48例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和缩小斑块等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予甲钴胺500 ug口服,3次/d,连用6个月。分别在住院第2 d、4 w后、8 w后、3个月、6个月,检测2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B超行颈动脉斑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颈动脉斑块显著缩小。结论降低血浆Hcy水平,可缩小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生理盐水100ml加入依达拉奉30mg,2次/日,连续14天静脉点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巾TNF-α的浓度(6.1±1.2)ng/L较对照组(10.2±3.10)ng/L显著下降(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5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町能与抑制TNF-α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樯丙酯(propyl gallate)是由中药赤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经酯化反应合成的具有更强生物效应的单体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自由基、扩张血管和改变血液流变、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为了观察和比较樯丙酯的疗效,对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国家出现了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为了推迟衰老,延长生命旺盛时间,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至今有关衰老与长寿的问题在许多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1987年4~8月,作者对141名高龄老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