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尿道下裂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采取横型岛状带蒂皮瓣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过去7年收治的36例尿道下 裂,采用包皮内板横型岛状皮瓣法尿道成形术。结果 一次手术成功30例,6例尿瘘,3个月后重新修补治愈。结论 带蒂包 皮横型岛状皮瓣法是治疗尿道下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撕脱输尿管去外膜后自体移植于带肠系膜缘浆肌层肠段以重建输尿管血运的可行性.方法 将33只杂交犬分A组3只、B组15只、C组15只,B、C组术后又分4周组、6周组、8周组,每组各5只.所有犬均分离出带肠系膜缘的浆肌层肠段作为移植床模型,A组、B组、C组分别采用输尿管切开置管、保留输尿管外膜和去除输尿管外膜3种方法制备输尿管模型,将各组制备的输尿管模型分别移植到浆肌层肠段内,于术后4、6、8周分别处死相应组别的犬,取出移植输尿管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A组输尿管黏膜及肌层保持正常状态;B组移植输尿管内膜层移行上皮细胞消失,输尿管壁肌层退化、变薄或消失,外膜层可见黄色钙化斑以及大量炎性细胞侵润;C组移植输尿管内膜有移行细胞存在,细胞核生长良好,细胞层(2~3层)较正常减少,输尿管壁肌层存在,并与外周肠壁肌层融合,血运重建良好.结论 撕脱输尿管去外膜后自体移植于带肠系膜缘浆肌肠段能够使输尿管的血运快速建立,这可能是将来解决输尿管撕脱造成输尿管长段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比实时低剂量CT定位与超声定位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实时低剂量CT定位与超声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后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结果两组患者均采用单通道取石,低剂量CT定位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0%(45/50),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胸腹腔主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超声定位穿刺组其中1例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因损伤肾静脉中止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2%(36/50)。 结论相对于超声定位穿刺,实时低剂量CT定位穿刺可更安全有效、快速地建立理想的取石通道,一期结石清除率更高,并发症更少,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经皮肾穿刺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经肾盂切口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中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鹿角状结石 2 0例。结果 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 10 0 % ,结石碎块容易取出 ,出血少 ,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该方法安全、可靠 ,且易掌握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施行经尿道电汽化术 ,其中 6例并发前列腺增生 (BPH)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 ,常规给予丝裂霉素C或顺铂及卡介苗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2 4例膀胱肿瘤均 1次切除 ,手术视野清楚 ,出血少 ,且可多次重复 ,手术安全性高。结论 经尿道电汽化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可靠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优越性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BPH患者350例.结果 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由术前(26.4±1.9)下降至术后(10.1±2.0);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5.1±0.6)降至术后(2.0±0.4);残余尿量由术前(250.3±62.0)mL减少至术后(30.3±15.2)mL;最大尿流率由术前(10.6±2.1)mL/s增加至术后(31.8±4.2)mL/s,平均尿流率由术前(5.3±0.8)mL/s增大至术后(11.2±1.5)mL/s.发生并发症22例术中出血较多3例;假性尿失禁3例;术后迟发性出血4例;尿道狭窄4例;尿路感染8例.结论 TUVP和TURP联合应用是现行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最有效方法,操作的熟练程度、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37.
我院2004年至2008年共开展后腹腔镜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5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8-69岁,平均4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中段结石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结石直径0.7-2.5 cm,病程20 d至10年.其中19例术前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1-4次或输尿管镜碎石(URSL)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129例肾鹿角形结石分别采用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标准通道组61例,微通道组6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标准通道组手术时间(92±22)min,显著少于微通道组(139±23)min(t=11.828,P=0.000);标准通道组术后发热率为8.2%,显著低于微通道组26.5%(,=11.828,P=0.007);标准通道组一期结石取净率52.5%(32/61),与微通道组51.5%(35/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13,P=0.911)。结论与微通道相比,标准通道治疗肾鹿角形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发热率低等优点,有条件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经皮肾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革文 《微创医学》2012,7(3):279-282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及较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文对MPCNL的发展及通过经皮肾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概述1.1经皮肾镜取石的概念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1976年Fernstrom和Johansson首次成功采用的一种保肾取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俯卧位与斜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分为俯卧位组(299例)和斜卧位组(69例),对2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穿刺的深度和方向进行比较。结果斜卧位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俯卧位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俯卧位组(P<0.05);但2组患者手术后肾造瘘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卧位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俯卧位组(P<0.05);斜卧位组穿刺路径长于俯卧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斜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