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的血运重建,开创了AMI现代治疗的新纪元,减少了AMI患者住院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了预后,但AMI仍是冠心病主要的死亡原因,相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一年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仍在18%左右。相关冠状动脉局部病变的介入治疗为目前成熟并普遍推广应用的技术,但对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组织无复流现象,尽管近年来进行机械、药物干预的许多尝试。仍无理想的干预对策,原因在于AMI作为一种应激损伤引起的机体病变的复杂性,包括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氧化应激、微血栓形成等,使心肌组织无法得到理想灌注,心肌细胞不能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传统中医药包括益气、活血、解毒等的单味或复方中药,可作用于AMI后应激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如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内皮细胞功能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复杂成分和效应关系,复杂效应和患者预后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提高现代中医药防治AMI的疗效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进展性疾病,由心肌细胞肥大、心室重构逐渐向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进展,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减退和水钠潴留[1]。慢性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患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调查显示,慢性心衰的患病率为1.5%~2.0%,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中,10%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2]。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推算,我国慢性心衰患病人数达450万人[3]。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人五聚素3(PTX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核因子-κB(NF-κB)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此3种炎性因子之间的关联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病例组,及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浆sCD40L、PTX3的浓度,及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病例组PTX3及sCD40L浓度、NF-κ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NF-κB与PTX3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252,P=0.021),sCD40L与PTX3血浆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342,P=0.001)。结论 NF-κB、sCD40L及PTX3均是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的炎性因子,三者之间可能是相关炎症信号通路中的上下游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调研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合并病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脑卒中的患者94例,占12.77%。稳定性冠心病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常见证候是血瘀(65例,69.14%)、气虚(47例,50.00%)、痰浊(44例,46.81%);亚组分析显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无论男女均多见气滞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兼夹糖尿病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兼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较不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多见气滞证。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基本症候是血瘀、气虚、痰浊,气滞是其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在肛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4例肛瘘患者进行,三维肛肠超声检查,将术前获取的三维超声重建图像资料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4例均经三维肛肠超声检查,10例为单纯性肛瘘,4例为复杂件肛瘘;其中低佗肛瘘5例,高位肛瘘9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三维肛肠超声检查括约肌间瘘7例,经括约肌瘘4例,括约肌上瘘3例(而手术证实为括约肌间瘘6例,经括约肌瘘5例,括约肌上瘘3例)。三维肛肠超声结合双氧水造影能准确提高瘘管内口及支管的显影,14例患者存在15个肛瘘内口及2例存在支管,其中1例存在1个潜在内口。结果表明,三维肛肠超声瘘管三维图像重建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内、外口)、形态、走行特点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的关系。三维肛肠超声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可以精确地对肛瘘进行定位、分型诊断,为手术提供最直观、立体、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方法:①以(中文标题:心肌梗塞or心肌梗死)and(全部检索条目:中医or中药or中西医结合)的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年1月~2004年11月);②进行二次筛选并进行Jadad评分,筛选和评价过程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解决;③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总病例数为738例。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加用中药干预对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24,RR为0.78[0.52,1.18]),临床总有效率(P=0.17)和心律失常发生率(P=0.07)也没有差异,RR分别为1.27[0.90,1.81]和0.78[0.60,1.02],但中药干预组再梗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7和0.01),RR分别为0.41[0.21,0.78]和0.55[0.34,0.87],治疗后左室EF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WMD为4.85[2.63,7.08]。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加用中药对减少再梗和心力衰竭、提高左室EF射血分数有益,而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临床总有效率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仅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对于中药治疗AMI的疗效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队列,并对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并发症、既往相关病史等方面逐项统计,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所有事件(死亡及其他重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以死亡为终点事件,治疗组的生存曲线在观察期间均高于对照组(P=0.1166);以所有事件为终点,治疗组的生存曲线在观察期间任何时点也都高于对照组(P=0.048)。结论:治疗组免于发生包括死亡在内的重大事件的概率在任何观察时点都比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38.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西苑医院名老中医在多年临床中以"心"为主线,围绕心气、阳虚,血瘀水停等病机,将心衰分为气虚血瘀型、中阳虚衰、水湿内停、肾阳虚衰、水饮淩心型.临证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治疗,整体全面的把握心衰疾病的发展转归,减缓心衰病程进程.诸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对于建立及优化中医心衰诊治的规范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