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医药卫生   3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01.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m rhBMP-2m)对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建立骨髓造血损伤动物模型;经rhBMP-2m连续治疗后,比较照射对照组和rhBMP-2m治疗组之间,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蛋白含量的差异;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髓细胞中CD34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rhBMP-2m治疗后的动物,其单个核细胞数、蛋白含量和CD34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P<0.05,n=5).结论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rhBMP-2m能够增加造血细胞数量,促进骨髓细胞CD34分子表达,加速造血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02.
背景如何选择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并且具有既提高脑血流量,又不影响血压和心率的作用,成了极有前途的研究方向.目的观察养阴通脑颗粒对麻醉犬平均血压和心率变化的作用.设计以杂种犬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及解放军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药理科.材料实验于2003-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心血管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健康杂种犬23只,雌雄不拘.将犬随机分为4组养阴通脑颗粒大剂量(n=8),中剂量(n=6)和小剂量组(n=5)及生理盐水组(n=4).方法模仿人类口服中药方式分别给予养阴通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麻醉犬养阴通脑颗粒2.0,1.0,0.5 g/kg.所有用药组按犬体质量计算药量,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通过胃管灌入胃内,生理盐水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主动脉平均血压由股动脉插管经晶体压力传感器测量,心率从标准Ⅱ导联心电图的R-R间期测算.记录用药前、用药后0.5,1.0,1.5,2.0,3.0,4.0,5.0,6.0h的平均血压和心率值.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犬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纳入结果分析犬29只.血压变化养阴通脑颗粒大、中剂量组平均血压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最大降幅分别为-5.4%和-6.2%,小剂量组的血压有升有降,以降为主,升压的最大变化率为6.6%(P>0.05),降压最大变化率为-4.1%(P>0.05).生理盐水组的平均血压最大变化率为-9.6%(P>0.05).心率变化大、中剂量组的心率随时间延长呈现减慢趋势,与用药前比较,大、中、小剂量组心率减慢的最大变化率分别为-4.4%,-12.2%和-9.5%,变化率数据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的心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慢.结论养阴通脑颗粒对麻醉犬平均血压和心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3.
成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建立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加入IL-4、GM-CSF和TNF-α培养7~9d成为DC,进行细胞形态学、表面标志及混和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reaction,MLR)的鉴定。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特征,表达高水平的MHC-II类抗原和CD86共刺激分子以及多种表面标志,在MLR中能有效地刺激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以成功地诱导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功能的DC。  相似文献   
304.
目的观察大黄多糖(TanguticumMaximpolysaccharides,TMP)对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多糖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其用于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依据。方法复制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分别在伤后6,24,48h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表达HSP70的神经细胞,以Western-blot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脑皮层HSP70表达变化。结果大黄多糖治疗组6hHSP70表达高于损伤组,24,48h均低于治疗组。结论大黄多糖能促进HSP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5.
王慧  刘莉  杨铁虹  孙阳  冯娟  李宇华  梅其炳 《医学争鸣》2009,(17):1564-1567
目的:观察降解魔芋多糖(DAKP)治疗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X)组及DAKP50,100,200mg/kg3种不同剂量组,每组动物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以TNBS/乙醇造模.造模6h后,DAKP不同剂量组给予DAKP50,100,200mg/kg灌胃;DX组给予DX0.2mg/kg灌胃.均为1次/d,共5d,6d时以乙醚麻醉大鼠致死,并分别腹腔收集巨噬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截取8cm结肠,称质量并计算结肠指数及溃疡面积;分离结肠黏膜,液氮速冻,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2cm结肠组织40g/L甲醛固定,HE染色;摘取胸腺、脾脏称质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DAKP 100,200mg/kg剂量组能够降低结肠指数,缓解黏膜水肿并能显著缩小结肠溃疡面积[(31.8±8.1)%,(30.9±6.4)%vs(41.5±9.1)%,P〈0.05];降低结肠炎大鼠肠黏膜MPO的水平[(96.7±2.2),(85.0±1.0)郴(161.7±2.3),P〈0.05].TNF-α表达DAKP 100,200mg/kg剂量组低于模型组[(215.1±7.2),(201.3±5.5)vs(306.9±8.1),P〈0.05];与DX组相比较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DAKP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低分子DAKP可能是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06.
对黄素馨Jasminum giraldii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Rp-HPLC制备柱色谱法,从黄素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梣皮树脂醇(1),(+)-丁香树脂醇(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5),芥子醛(6),3,5-二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7),1-(4-甲氧基苯基)乙醇(8),反式桂皮酸(9),4-(1-甲氧基乙基)苯酚(10)。化合物1~3,5~8以及10为首次从素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 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显示出强的自由清除能力(IC50为55.1 μmol·L-1),活性强于维生素C(IC50为59.9 μmol·L-1),化合物2显示中等强度自由清除能力(IC50为79.0 μmol·L-1),活性弱于维生素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IC50为236 μmol·L-1)。  相似文献   
307.
茶多酚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多酚是茶叶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基于多酚类化合物显著的抗骨质疏松、抗骨丢失活性,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多酚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8.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能导致骨质疏松。多酚类化合物如茶多酚、葡萄多酚和苹果多酚等均含有酚羟基结构,具有抗氧化作用;葡萄多酚中的白藜芦醇还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绝经所致骨质疏松。该文就几种常见的植物多酚在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其机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09.
骨形成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成骨细胞(OB)是骨形成的效应细胞,也是促骨形成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OB主要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该过程受一系列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调控,对于这些信号通路的研究,对治疗及预防骨及与骨相关的疾病(尤其是骨质疏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0.
目的比较研究中药补骨脂中两种重要组分——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培养ROB,每3天换液1次,铺满80%皿底后传代培养。以1×10-5mol.L-1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ROB的分化成熟进行药物干预,比较补骨脂素组、异补骨脂素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以及钙化结节数量的差异,Real Time RT-PCR检测IGF-1、Osterix、Runx-2和collagen I的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可促进ROB的分化成熟,具体表现在明显提高ROB的ALP活性,促进钙盐的沉积以及骨钙素的分泌,增加CFU-FALP和钙化结节数量,提高IGF-1、Osterix、Runx-2和collagen I的mRNA水平,增强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但异补骨脂素的活性明显高于补骨脂素。结论异补骨脂素促进ROB分化成熟的活性明显高于补骨脂素,提示异补骨脂素是中药补骨脂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开发为抗骨质疏松新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