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医药卫生   3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细胞培养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测定等方法研究2,6- 二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DCDDP)防治野百合碱(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理. 结果发现每天ip DCDDP 5-500 μg ·kg-1 1次, 连续28 d, 能够明显地减少MCT(60 mg·kg-1 sc)引起的大鼠肺组织中5-HT相对含量及其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对5-HT引起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收缩及其[Ca2+i增高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果提示,抑制肺组织中5-HT含量及其受体数目的增加, 对抗5-HT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收缩, 可能是DCDDP防治MCT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72.
目的:合成二氢吡啶介导的脑定向转释磺胺甲口恶唑药物。方法:以磺胺甲口恶唑和烟酸为原料,经酰化,烃化和还原反应制备[ 二氢吡啶磺胺甲口恶唑] 偶联物。结果:[ 二氢吡啶磺胺甲口恶唑] 偶联物及其中间体均经波谱鉴定。结论:本文结果为深入开发脑定向转释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73.
目的:合成二氢吡啶介导的脑定向转释磺胺甲恶唑药物。方法:以磺胺甲恶唑和烟酸为原料,经酰化,烃化和还原反应制备「二氢吡啶-磺胺甲恶唑」偶联物。结果:「二氢吡啶-磺胺甲恶唑」偶联物及其中间体均经波谱鉴定。结论:本文结果为深入开发脑定向转释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74.
当归多糖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增进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AP)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机械分散法制备小鼠单个脾细胞悬液,用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以免疫磁珠法从小鼠脾细胞中分离纯化T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观察AP对CD4^+T细胞比率的影响。结果:当归总多糖AP-0及其3个组分AP-1、AP-2和AP-3在30—100mg/L剂量的范围内,能显著促进脾细胞的增殖(P〈0.01);其中组分AP-3能显著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反应,显著增加培养的脾细胞中CD4^+T细胞亚群的比率。结论: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T细胞是当归多糖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275.
2, 4, 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CD4T细胞增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D4+ T细胞在2, 4, 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CD4+ T细胞的数目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外周血和肠黏膜CD4+ T细胞数目增加,肠系膜淋巴结CD4+ T细胞蛋白表达升高。结论: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CD4+ T细胞明显增加,与人类结肠炎具有相似之处,本模型为研究结肠炎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76.
当归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效应分子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当归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分子的影响。方法 :从BALB/c小鼠的腹腔分离巨噬细胞 ,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MTT比色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当归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活性氧 (ROS)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溶菌酶 (LSZ)活性的影响。结果 :当归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释放NO、TNF α和ROS等效应分子 ,并显著提高LSZ的活性。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巨噬细胞iNOS的活性而增加NO的释放量 ,但其与脂多糖 (LPS)无协同促进NO释放的作用。当归多糖体外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但其与巨噬细胞共孵育的培养上清具有杀伤L92 9细胞的作用。结论 :当归多糖可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TNF α及ROS等细胞效应分子 ,并可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而促进TNF α的分泌 ,发挥间接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277.
大黄、当归多糖对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大黄多糖(RTP)与腹腔巨噬细胞(Mψ)甘露糖受体(MR)的结合特性及其对腹腔Mψ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甘露糖化牛血清白蛋白(Man-FITC-BSA)可特异性的与甘露糖受体相结合为模型,以甘露糖为阳性对照、半乳糖为阴性对照,通过竞争性抑制实验,将APS、RTP分别与腹腔Mψ共同孵育60 min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腹腔Mψ摄取Man-FITC-BSA的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APS、RTP刺激Mψ分泌TNF-α及IL-4的情况.结果:D-甘露糖、APS、RTP均可抑制腹腔Mψ吞噬:Man-FITC-BSA,而D-半乳糖则没有此作用;APS、RTP均可诱导腹腔Mψ分泌TNF-α,且呈剂量依赖性,甘露糖可完全阻滞RTP诱导Mψ分泌TNF-α,对APS诱导Mψ分泌TNF-α只有部分对抗作用;两种多糖对IL-4的分泌没有统计学意义;甘露糖不能诱导Mψ分泌TNF-α与IL-4.结论:RTP引起的Mψ分泌TNF-α作用是通过甘露糖受体介导,而APS的作用不仅仅与甘露糖受体有关.两种多糖与甘露糖受体的作用差异可能与其单糖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8.
阿魏酸乙酯减轻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魏酸(ferulic acid, AF)是桂皮酸的衍生物之一, 普遍存在于当归、川芎等常用中药中[1,2].文献报道其具有抑制血栓形成、调节免疫功能、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等作用[3].  相似文献   
27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以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和NO供体SNAP处理细胞,观察心肌细胞在随后6h的缺氧损伤程度,以明确NO是否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分别以cGMP阻断剂亚甲基蓝、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D-鞘氨醇、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和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作用心肌细胞30min后加入SNAP作用60min,观察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程度,检测指标为心肌细胞存活率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SNAP和L-Arg均可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可阻断L-Arg的保护作用,亚甲基蓝可完全取消SNAP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D-鞘氨醇、拉西地平和格列苯脲均可减弱SNAP的作用。结论:NO可能通过cGMP依赖途径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而PKC的活化和钙通道、K(ATP)通道的开放是其下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80.
目的 通过对大鼠胃底平滑肌细胞 (SFSMCs)的研究 ,揭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抗 5 HT促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免疫组化法及PKC活性测定观察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Mn92 0 2及lacidipine作用下 ,培养的大鼠胃底平滑肌细胞对 5 HT引起的增殖活性的变化及增殖信号的变化。结果  5 HT(1 μmol·L- 1 )具有明显的促大鼠SFSMCs增殖作用 ,并促进MAPK和PKC活性的增加 ,高剂量 (1 μmol·L- 1 )的钙拮抗剂Mn92 0 2和lacidipine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鼠胃底平滑肌细胞的生长 ,同时也抑制MAPK的表达以及PKC由胞质向胞膜的转移。结论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这一抗增殖作用 ,除与其阻断 5 HT引起的Ca2 + 内流有关 ,还可能干预 5 HT与细胞膜上的 5 HT2B受体结合 ,从而阻断了增殖信号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