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组)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的表达量,分析GLUT-1、HIF-1α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致癌机制。结果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GLUT-1表达量分别为(2.285±0.459)和(1.086±0.148),差异有显著性(t=8.919,P0.001);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HIF-1α表达量分别为(2.203±0.401)和(1.055±0.127),差异有显著性(t=7.144,P0.05);GLUT-1和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58,P0.001);GLUT-1、HIF-1α的表达量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HIF-1α表达量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
情志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精神类疾病,目前虽然治疗此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因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使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或者不能坚持,故常难奏效。但是此类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对家人、朋友影响极大,苦不堪言,因此,对于寻找一种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能长期坚持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中医学博大精深,情志病在我国古医籍中早就有丰富的记载和论述,清代医家黄元御在上承《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的基础上,发挥五脏气化思想,以中气斡旋为主导,以脏腑的升降出入为变化,条分缕析,总结出了脏腑与情志病发病的规律,并用之以治疗。  相似文献   
23.
中医心理介入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因情绪不稳、激动多疑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到神经内科就诊。目前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眠或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心理治疗安全、有效,但西方心理学除文化背景的差异外,由于花费时间长、费用高,对医师专业水平要求高,故在国内不易推广。  相似文献   
24.
张文英  杨东东 《四川中医》2006,24(12):49-50
目的:探讨中药健肌方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中药健肌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泼尼松,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健肌方联合泼尼松治疗MG疗效较单用泼尼松临床疗效更好,其免疫抑制作用比单用泼尼松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5.
我最近被某大医院确诊为腰4、5和腰5、骶1间盘突出症,听人说,这种病容易造成截瘫,于是,我忧心忡忡,整天吃饭不香,连觉也睡不着。我该怎么办呢? 腰间盘突出症,又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 我们知道,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三部分组成的,位于两个脊椎骨之间的是纤维弹性软垫。一般人在30岁以后,椎间盘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其弹性和韧性都随之下降。当在劳动、外伤、体育活动中,腰部遭受扭闪、撞击或扛抬重物时 用力过猛、过劳等损伤而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 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 均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 > 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开窍方在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肾虚血瘀型)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开窍方(肉苁蓉10 g,石菖蒲5 g,三七2.5 g)免煎制剂治疗,每天3次口服同时予以基础用药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予基础用药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上述治疗持续6个月,治疗结束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持续至治疗结束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P300及中医症状评分进行评估。结果: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的ADL量表、MoCA量表、P300及中医症状评分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的ADL量表、MoCA量表、P300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的ADL量表、MoCA量表、P300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开窍方能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继续发展,延缓其自然病程,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 例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 例)和对照组(15 例),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开窍方(肉苁蓉10 g、石菖蒲5 g、三七2.5 g)免煎制剂治疗,每天3 次,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一日3 次,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一日3 次,上述治疗持续6 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及中医症候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 组均有进步率,治疗组86.70%,对照组3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中MoCa 量表和ADL 量表及中医症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经字2 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及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尼莫地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尼莫地平相当。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内LMVD值。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78.00%,而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和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中的LMVD值为(15.18±2.16),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旁组织(5.24±1.09)(P<0.01);Id-1和MMP-9的表达及LMVD值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等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癌组织中MMP-9阳性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I d - 1 与MMP- 9 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 Id-1和MMP-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可能是诱导结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