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型机械臂在脑外科定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临床应用脑外科机械臂系统(国产CRAS-HB型)辅助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利用机械臂系统的计算机图像定位软件、穿刺径路设计模拟引导装置、智能机械臂平台和放射性核素注入控制模块等功能部件,成功辅助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32例;其中脑肿瘤内放疗手术23例、脑深部病变活检3例、脑脓肿抽吸2例、脑内血肿排空2例、金属异物摘除2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靶点定位准确,均一次操作成功,无手术并发症.除3例活检阳性外,29例术后随访6~24月,手术有效率86%.结论该机械臂系统设计结构合理,操作集成实用性强、定位精确且操作方便,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手术时机、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再出血、尿激酶的应用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CT定位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68例。结果术后再次出血3例,以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ADL1 10例、ADL2 29例、ADL3 16例、ADL4 6例、ADL5 7例。结论选择临床分级轻、中型及脑疝未形成的病人.手术时机以发病后6~24小时内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及尿激酶溶解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CT、MRI引导立体定向脑活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术在确定脑深部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420例脑深部或脑主要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其中男252例,女168例,年龄4.5~71岁,平均40.3岁.病变位于脑深部104例,鞍区82例,基底节区78例,三脑室后部50例,多发病灶48例,脑室内23例,小脑半球19例,脑干内14例,斜坡2例.CT引导手术386例,MRI引导手术34例.结果共有405例作出了病理诊断,活检总阳性率为96.43%,其中肿瘤359例(85.48%),炎性病变33例(7.86%),其他病变13例(3.10%).未作出病理诊断者15例(3.57%).共发生手术并发症7例(1.67%)出血5例(1.2%),癫痫1例,意识障碍1例.结论 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们报告了自1988年1月至1994年1月对400例脑深部肿瘤进行462次立体定向脑瘤间质放疗手术,其中鞍区198例,丘脑及基底节区125例,大脑半球深部及颅底区40例,第三脑室后部15例,脑室内10例,小脑半球内7例,脑干内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瘤内出血3例,一侧动眼神经瘫3例,导管口脑脊液漏2例,均在术后一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2—5年的270例中,有颅咽管瘤115例,有效率为91.4%,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05例,有效率为76.2%.本文重点讨论了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的适应证,同位素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判断,表明立体定向脑瘤间质内放疗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凝血酶治疗脑立体定向活检术中出血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立体定向手术非直视下操作,术中可能损伤深部脑血管而致颅内出血。特别是小动脉出血,处理困难。本文报告凝血酶脑内局部灌注治疗走向术中出血10例,包括动脉出血2例。控制出血快速有效,无并发症。尽管凝血酶用量过多可造成脑血管痉挛和脑梗塞,但只要用量适当则可有效止血,挽救生命,故局部灌注适量凝血酶的方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选取6例成人颅-颈椎标本,改进的四柱式定位框架以螺钉固定于枕颈部,使颅-颈-肩形成统一刚性结构,保持空间位置恒定。CT薄层扫描获取60个椎弓根的空间定位数据,Aero—tech手术规划系统三维建模,设计安全、个体化的置钉路径,导向弓把持下经皮细钻钻孔,套管针导引下置入攻丝,复查CT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60个椎弓根置钉中,攻丝与规划路径有偏差者8个,失败率为13%,横突孔方向突破5个,椎管骨皮质突破3个;6例位于C(3-5)(占75%);2例位于C1、C2椎体(占25%)。结论框架立体定向图像引导的颈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向精确,减少置钉的并发症,置钉过程直观、简单,能术前虚拟演示,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和评价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腔内入内放射治疗对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确诊为颅咽管瘤的患者进行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内置入内放射治疗。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60岁,平均38.6岁。大实体小囊型肿瘤13例,小实体大囊型33例,28例接受过开颅手术。大实体小囊型行囊液穿刺后伽玛刀治疗,小实体大囊型则行联合治疗,伽玛刀治疗实体部分,立体定向同位素内放射治疗囊性部分。结果 38例获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的随访,大实体小囊型的控制率为90.0%(40/46)。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一种简单、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手术后残留或复发不适宜手术的囊实混合性肿瘤和距视神经有一定距离的实体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伽玛刀.它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头部靶点的坐标位置,然后用高能射线单次集中照射,使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脑外科技术.目前,伽玛刀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1996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OUR旋转式伽玛刀,截止2006年12月,治疗了4 601例患者.本文就我科伽玛刀治疗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近年文献,就60岁以上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发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颅内多发转移癌内放疗与γ-刀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有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囊液抽吸及间质内放疗、全脑外放疗等,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应用的局限性。对于多发囊性转移癌,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海军总医院自2000年6月~2002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囊液抽吸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