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对照组),治疗20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尿素氮(B1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依那普利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结论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并可较硝苯地平缓释片进一步降低UAER,更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伴大血管病变时转铁蛋白受体(TfR)、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表达,探讨TfR、sTfR表达与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3个月后生化检测血糖(BS)、血脂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LISA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RT-PCR法检测平滑肌细胞TfR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模型组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SI、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模型组sTf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Tf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sTfR水平与BS、HbA1c、INS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④模型组模型组可见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退行性改变,核内电子密度升高,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大量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嵴断裂、空泡样变、髓鞘样变,高尔基复合体内出现大空泡.结论 TfR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李香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4-34,41
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救治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年龄19岁~42岁,平均年龄27.5岁;经产妇36例,未生育者6例;有人流引产史31例,放置宫内节育器7例,结扎史2例,剖宫产史2例,急慢性盆腔炎史4例,自行药流4例,无确切因素4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8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贫血患者给予佳林豪12000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2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取血检测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组分(IRF)、网织红细胞组分(Re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EPO注射48h后IRF、Ret升高(P〈0.05),IRF升高更为显著,且IRF在给药前和给药48h后的数值无重叠区,1周后IRF、Ret进一步升高,12周时IRF、Hct、Ret、RBC、Hb均比用药前显著增高,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晚幼红细胞增生最为明显。结论: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IRF可成为肾性贫血患者应用rHuEPO后早期疗效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铁参数检测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RA患者按CRP水平分为Ⅰ组(CRP>8 mg/L)37例、Ⅱ组(CRP≤8 mg/L)38例。所有RA患者均应用rHuEPO治疗[80~120 U/(kg.周),分2次注射]。治疗前检测红系[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RET%)]及铁代谢参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蛋白(SF)]、CRP等指标,治疗后第24、8、周测定红系指标,第8周检测铁代谢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sTf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红系指标及sTfR均升高,SF下降,与治疗前及Ⅰ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CRP与Hb呈负相关(r=-0.55,P<0.01)、与SF呈正相关(r=0.65,P<0.01)。Ⅱ组sTfR与Hb呈正相关(r=0.71,P<0.01)、与SF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血清铁参数与CRP等指标联合检测可指导rHuEPO的应用,对评价及预测其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贫血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 对60例CRF贫血患者予rHuEPO 1.2万IU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8周,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浓度变化,骨髓穿刺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和铁染色,观察血象、骨髓象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及铁粒幼细胞计数并判定疗效.对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与SI、SF、红细胞压积(Hct)行相关分析.结果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于治疗1周后开始升高;RBC、血红蛋白(Hb)、Hct于治疗2周后开始升高,8周时显著高于用药前(P<0.01);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sTfR显著增高,SI、SF及铁粒幼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相关分析示E与SI、Hct呈正相关,与铁粒幼细胞计数呈负相关,Hct与SF呈负相关.结论 rHuEPO治疗CRF贫血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为刺激骨髓造血,使机体储存铁被利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DM)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实验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n=7),糖尿病组(DM组,n=7)、造影剂组(CM组,n=7)、EPO预处理组(EPO组,n=7)。观察造影后各时间点6 h、12 h、24 h、48 h、72 h血肌酐(Scr)、尿肾损伤因子(Kim-1)的变化。并检测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与DM组相比,CM组第48 h肾皮质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而EPO组肾皮质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CM组Scr第6 h、1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48 h、72 h均显著升高(P<0.05),EPO组Scr 24 h、48 h、72 h则显著下降(P<0.01);尿Kim-1各时间点CM组较CON组显著增加(P<0.05),而EPO组较CM组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能降低急性肾损伤后Scr、Kim-1的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某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测试,对空调机组新风量、空气调节区域的送风量、回风量、气流组织、送回风口设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结果室内温度为22.0~26.2℃、相对湿度45.5~59.2%、风速0.01~0.56 m/s、二氧化碳浓度604~878ppm,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一层指挥中心、二层会商中心换气次数为0.74、0.6次/h,低于相关标准要求。五层弧形办公室送风口风速低、回风口风量不满足要求。结论合理的气流组织及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对室内空气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回顾性研究手术麻醉后转运中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通过对10 300例手术麻醉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低血压、舌后坠、呕吐等并发症的病例分析整理。结果发生严重低血压3例、心跳骤停1例、舌后坠2例、呼吸抑制4例、呕吐8例、途中拔出输液导管2例、输液器接头松动2例、引流管连接处分离1例。共23例并发症病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论建立麻醉复苏室、加强护理安全意识、重视术后安全护送是提高手术麻醉质量的关键,同时加强麻醉术后转运监测,提高护士处理并发症的应急处理能力,认真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识别、检测海洋石油生产涉及的钻井、生产、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检测结果确定重点危害因素.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检测检验法确定其浓度或强度,并分析浓度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 正常生产与检维修时生产性粉尘及有毒物质的浓度差异较大,检维修时产生的生产性粉尘与有毒物质浓度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噪声和高温超标较严重.结论 海洋石油生产职业病危害评价不仅要对正常生产情况进行评价,而且应更多关注检维修时的职业危害及海上作业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