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目的制备聚丙烯酸(PAA)修饰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MSNs)载三氧化二砷(ATO)纳米粒(PAA-ATO-MS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共沉淀法制备氨基改性MSNs,静电吸附载入ATO,PAA酸碱共轭制备PAA-ATO-MSNs。采用透射电镜、小角粉末衍射仪、氮气吸脱附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仪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高速离心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选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 H 5.0、6.0和7.4)作为释放介质,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大鼠尾iv给药后,考察ATO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制备的PAA-ATO-MSNs透射电镜下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58.60±1.32)nm,Zeta电位为(-28.40±0.34)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40.95±3.21)%和(11.42±1.75)%。体外释药具有p 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 H值减小而增大。药动学研究表明,与ATO原料药和ATO-MSNs相比,PAA-ATO-MSNs给药后ATO的t1/2β显著延长,AUC显著增大(P0.01)。结论 PAA-ATO-MSNs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p H值响应性及缓释特性,能明显改善ATO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该载体作为ATO肿瘤靶向递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本实验拟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RES),以期提高白藜芦醇(Res)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NH2-MSN),发明了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载入白藜芦醇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考察载体对Caco-2的细胞毒性,研究载体对白藜芦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结果 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氨基成功修饰,呈圆整球形,分布均一,对Caco-2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吸附8次,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9.26±2.51)%,体外释药呈现明显的缓控释特性,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具有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药动学参数表明,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AUC0-t是白藜芦醇溶液的2.58倍,并且t1/2tmaxρmax显著提高,同时载体使白藜芦醇由单室模型变为二室模型。结论 改良的Stober法成功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能够有效提高载药量,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有前景的口服给药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筛选和优化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处方,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并初步考察其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柱前衍生化处理,建立GC测定鸦胆子油中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转相法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构建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以瘤重和瘤体积变化为指标,初步考察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对大鼠脑胶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 建立了GC测定鸦胆子油中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筛选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最佳处方为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35%,鸦胆子油(含1%冰片)35%,乳化剂Cremopher RH40 18%,Labrasol 12%,纳米乳外观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47.60±0.57)nm,PDI为(0.22±0.01),Zeta电位为(1.06±0.12)mV,载药量(0.424 1±0.005 6)mg.mL 1。抑瘤实验显示,模型组、鸦胆子油注射剂组、鸦胆子油纳米乳组和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组的瘤重分别为(1.32±0.19),(0.84±0.08),(0.76±0.06)和(0.57±0.10)g,肿瘤体积分别为(72.2±9.4),(44.2±5.1),(42.3±4.9)和(27.9±2.5)mm3,鸦胆子油注射剂组、鸦胆子油纳米乳组和冰片鸦胆子油纳米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6.49%,42.80%和56.94%。结论 所筛选的最佳处方采用转相法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粒径分布均匀,油酸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好。同时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对大鼠胶质瘤相对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初步推断冰片可能促进鸦胆子油跨过血脑屏障来提高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4.
郑杭生  李范珠  张彤 《安徽医药》2014,(6):1196-1198
在药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增加一些小型专题讲座来讲授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知识,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和培养学生药学英语的应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该文讨论了专题讲座的内容设置与新教学模式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5.
摘要:目的 银材料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应用广泛,目前小粒径纳米银研究及应用较多,而亚微米级银材料的研究较少,需要对其遗传毒性、抑菌性能及扩散能力进行研究。方法 在超声波清洗器和高压汞灯作用下,以AgNO3为银源、PVP为分散剂,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银胶体。以TEM、UV-Vis、XRD、进行了表征分析。将胶体银设高、中、低 (500、50、5 mg·L-1)剂量组,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于同一部位(股骨)取材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以硫酸链霉素、氟康唑等为阳性对照,去离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银胶体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八种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进行了抑菌圈试验,以常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MIC试验。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而低剂量组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银胶体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呈阳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该银胶体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的遗传毒性。通过抑菌圈试验发现银胶体抑菌圈更清晰,抑菌效果更彻底。通过MIC试验发现该银胶体对白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6 mg·L-1,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 mg·L-1。结论 本试验成功制备了粒径均匀的簇状亚微米级银胶体,其作为抑菌剂,性质稳定,扩散性低,抑菌效果良好,但口服仍存在遗传毒性,不宜直接用于体内。  相似文献   
66.
硫酸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VCR-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VCR-SLN,以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结果 VCR-SLN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44.83±2.71)nm,Zeta电位为(-24.77±0.513)mV,包封率为(40.54±0.45)%,载药量为(1.14±0.074)%。药物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复乳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硫酸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67.
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生育、抗肿瘤等活性,其抗肿瘤活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具有抗癌谱较广、抗癌活性较强的特点,对多种血液系统肿瘤以及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与其他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从分子与蛋白水平而言,主要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p53表达、活化MAPK信号通路、抑制NF-κB表达、影响RNA聚合酶活性等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是应用前景广阔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制与原研制剂经皮渗透性能一致的他克莫司软膏。方法 用LC-MS/MS测定样品中他克莫司的含量;以剪切应力、复合黏度等流变性参数和累积释放量为指标,筛选他克莫司软膏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型猪皮肤为渗透屏障,研究他克莫司软膏的经皮渗透性能。结果 自制他克莫司软膏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30 s-1)为145.8 Pa、复合黏度为16.11 Pa·s、释放速率为(1 400±243)ng·cm-2·h-1/2、经皮渗透速率为(40.28±3.11)ng·cm-2·h-1、皮肤内滞留量为(9.515±1.096)ng·mg-1;原研制剂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30 s-1)为141.8 Pa、复合黏度为15.88 Pa·s、释放速率为(1 243±133)ng·cm-2·h-1/2、经皮渗透速率为(37.61±9.09)ng·cm-2·h-1、皮肤内滞留量为(8.463±1.770)ng·mg-1结论 自制他克莫司软膏与原研制剂的流变性和释放速率相似,经皮渗透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制备水飞蓟宾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S-SEDDS),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时间、色泽和粒径为指标,筛选过饱和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采用HPLC法测定水飞蓟宾S-SEDDS中药物;并以水飞蓟宾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为对照,考察药物溶出特征。结果 水飞蓟宾S-SEDDS的最佳处方组成为:油相中链甘油三酯(MCT)40%、乳化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48%、助乳化剂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12%,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加入量为50 mg/g;水飞蓟宾S-SEDDS的平均粒径为49.6 nm,自乳化时间<3 min,载药量为39.3 mg/g;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处方中加入少量的沉淀抑制剂,可有效维持药物在S-SEDDS中的过饱和溶解状态。结论 所制备的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处方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新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制备不同粒径甲基化聚乙二醇(methylated-polyethyleneglycol,Me-PEG)修饰的神经毒素-Ⅰ(neurotoxin,NT-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NT-Ⅰ-MePEG-PLA-NP,NT-Ⅰ-NP),并考察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后脑药动学特征。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ePEG-PLA)为纳米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Ⅰ-NP。以尾静脉注射NT-Ⅰ-NP为对照组,4组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分析NT-Ⅰ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不同粒径的NT-Ⅰ-NP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大鼠鼻腔给药后小于100nm的NT-Ⅰ-NP的AUC(0-t)分别是100~200、200~300和大于300nm NT-Ⅰ-NP的1.22、1.34、1.60倍(P<0.05),表明粒径小于100nm时NT-Ⅰ在脑靶部位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粒径的纳米粒。结论纳米粒的粒径对NT-Ⅰ的脑内递送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粒径小于100nm的NT-Ⅰ-NP可以明显增加NT-Ⅰ的脑内浓度,这一结果为研究适宜粒径的NP用于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入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