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孕妇,29岁,汉,已婚,孕1产0孕40周,腹痛3小时,从海南州贵南县来宁到我院就诊入院。妊娠期间在当地医院产检及B超检查均正常(普通黑白B超),孕妇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均正常。末次月经2008年1月4日,预产期2008年10月11日,宫高33em,腹围98cm,髂棘间径24cm,髂嵴间径26cm,骶耻外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9era,骨盆内径均正常,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鉴定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方法 拟行肝血管瘤切除术的女性病人8例,随机分成2组(n=4):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组(C组)和氟烷复合麻醉组(H组).两组均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 cm.C组麻醉诱导:吸入70%N2O,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2mg/kg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吸入70%N2O,硬膜外间断注射0.25%地卡因5 ml.H组麻醉诱导:吸入氟烷1.5 MAC及70%N2O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硬膜外间断注射0.125%地卡因5 ml,吸入氟烷1.5 MAC及70%N2O.两组术中静脉输注琥珀酰胆碱20~40μg·kg-1·min-1.切除血管瘤后,取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抽提mRNA,并逆转录成cDNA,同时分别以Cy5-dUTP(H组)及Cy3-dUTP(C组)标记;将荧光标记的cDNA与基因芯片混合并杂交,然后扫描芯片,分析Cy5和Cy3荧光信号强度和比值,从组间及组内差异表达的基因中筛选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结果 与C组比较,H组8 192条基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31条,主要包括肝脏代谢类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及应激相关基因等,其中13条高表达,18条低表达;与线粒体呼吸有关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及NADH脱氢酶基因低表达,Na+ -K+ -ATP酶基因低表达,而热休克蛋白70基因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高表达.结论 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包括肝脏代谢类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及应激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 3年6月至2014年8,q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于治疗时基线、治疗2周后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评价疼痛强度、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情绪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时基线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治疗1个月后NRS评分逐步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I)。与治疗时基线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HAMA和HAMD-17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均较基线明显下降(P<0.01和P<0.05),且治疗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均为一过性。结论普瑞巴林可改善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症状及情绪障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关键措施,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56例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措施。结果:52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达到预期效果;3例术后发生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患者痊愈;1例术中发生小的输尿管穿孔,放置双J支架管引流2-4周后,患者顺利康复。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胆囊雏石病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B超和超九分别检查确定胆囊结石在O.5cm以下者为胆囊雏石病共326例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综合组(以下简称综合组)三组进行对照观察。中药组用胆胰和胃冲剂31袋2/日。西药组用丙谷胺片1.0,2/日、硝苯地平片10mg,3/日。综合组用胆胰和胃冲剂l袋2/日,和胆结石治疗仪l/日,33%硫酸镁20ml,高脂餐,654-2针10mg。结果:中药组治愈率50%(26/52),有效率80%(42/52);西药组治愈率17.6%(9/51),有效率37.2%(19/51);综合组治愈率85.2%(190/223),有效率99.2%(221/223)。三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综合组疗效最好,中药组次之,西药组最差。结论:胆囊雏石病是胆囊结石的早期阶段,经B超检查早期发现,单纯中药排石效果肯定,简单易行,早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6.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及治疗用药的发展,过去的10余年,在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非糜烂性反流病、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质子泵抑制剂耐药、疾病症状重叠、食道外症状的治疗方法比较局限、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优势。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承办的“第十二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胃食管反流病)”邀请18位中西医权威消化专家围绕“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疗难点和中医优势探讨”进行了研讨,就现代医学诊治成果与贡献、症状改善和维持、疾病症状重叠问题的应对、抑酸剂的减停和撤药、食管外症状治疗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中西医交流、优势互补,梳理现代医学诊疗的难点,明确中医药干预的定位和优势,为临床和科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乳腺原发癌与琳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淋巴强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RNA扩增方法分别将乳腺原发癌与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标记Cy3和Cy5的荧光探针,与点有21 329个人功能基因的Oligo芯片进行配对杂交.筛选30例病中至少16对样本(50%以上)有2.0倍以上相同差异表达趋势的基因:采用Cluster3.0对样本及病例进行非监督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9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1个在转移癌中表达上调,54个下调,分别与细胞格附和运动能力,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酶,信号传导与转录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相关.基于全基因表达谱对样本聚类将83.3%(25/30)病例的原发癌与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聚类在一起,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对病例的聚类分析将30便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与B组比较,A组多为肿瘤体积T3-4(P〈0.05),ER阴性(P〈0.05),组织学Ⅲ组(P=0.073)和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P=0.085)的预后较差的病例.结论:以同一病例乳腺原发癌与其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筛选得到的在多病例中有共同差异表达趋势的基因,涉及了与转移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同一病例的原发癌与转移癌聚类在一起,证实淋巴结转移癌是其原发癌高转移能力细胞的亚克隆,因而具有相近的基因表达谱,其中的差异基因即包含了涉及转移表型的基因改变.基于原发癌差异基因的表达谱可以将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分组并能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8.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影响着10%的西方国家女性的健康.而且是西方国家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过去10年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27%.而且40%确诊患者在5年内死亡。虽然乳腺癌治疗方案不断改进,但远处转移和对化疗药物耐受使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E2F的圈套寡核苷酸(decoy ODNs)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增生的影响。 方法 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将不同浓度的E2F decoy ODNs或错义decoy ODNs转入培养的HRPE细胞中,甲基四唑盐比色 (MTT) 法检测其对HRPE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检测E2F decoy ODNs与转录因子E2F的竞争结合活性。 结果 0.2 μmol/L E2F decoy ODNs显著抑制HRPE细胞的增生(P=0.002),并在低浓度时呈剂量依赖关系。错义decoy则无此作用。EMSA检测结果显示,E2F decoy ODNs拮抗转录因子E 2F的结合活性。 结论 E2F decoy ODNs能序列特异性地抑制转录因子E2F 的结合活性,进而抑制HRPE细胞的增生活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82-185)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KIF1B)基因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癌组织中KIF1B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KIF1BmRNA水平分组的阈值;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KIF1BmRNA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KIF1BmRNA水平在各临床病理因素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F1BmRNA低水平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无转移生存率娩著低于高水平组(x2=4.714P=0.030,x2=4.393 P=0.036),而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无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F1B基因表达状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PR状态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KIF1BmRNA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比为3.53(95%CI为1.54~8.08,P=0.003)。结论KIF1BmRNA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下调与患者的预后差相关,且是独立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