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0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应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例会阴部撕裂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例,采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创面;对照组4例患者采用原伤口处引流联合VSD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新鲜芦荟对产妇急性发作型痔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机制,为临床上分娩导致痔疮急性发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因分娩导致痔疮急性发作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组患者则使用新鲜芦荟汁进行肛周及痔核涂抹方式(每日3次,便后清洗加用1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各种临床症状的评分变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7 d的后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肛门疼痛、水肿、瘙痒、便血4项临床症状的缓解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肛门疼痛、水肿、瘙痒、便血、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4%,对照组为5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7 d后2组患者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鲜芦荟对产妇急性发作型痔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24.
文章在分析了卫生强制措施中即时强制的法理学基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卫生即时强制的法律规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规范卫生即时强制行为,推进卫生行政法制建设与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并维护公民人身自由权.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采用2.4 mm带锁钢板固定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2.4 mm带锁钢板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41例桡骨远端骨折。男18例,女23例;年龄60-82岁,平均67.5岁。左侧20例,右侧21例。损伤原因:摔伤32例,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1例,运动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根据Müller-AO分型:B2型6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8例,C3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7 d,平均3.2 d。结果 41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手术时间(65.8±7.7)min,术中出血量105.24±10.16)ml,骨折愈合时间(10.52±0.73)周。末次随访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52±12°),背伸(57±11°),桡偏(16±8°),尺偏(28±8°)。按改良Gartland-Werley评定法标准,优25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7%。结论采用AO桡骨远端锁定系统2.4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直接测定肉类样品中汞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测汞仪建立汞标准应用液含量标准曲线,肉类样品经粉碎机捣碎后称取适量直接测定汞含量,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筛选出肉类样品直接测定法最佳测定条件分别为干燥温度200℃,时间1 min;分解温度650℃,时间1.5 min。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9 8,加标回收实验汞回收率93%-98%,标准物质质控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4.79%-5.37%,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8,P〉0.05)。结论采用测汞仪直接测定样品中总汞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样品勿须前处理。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有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水平,探讨DR与HUA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DR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酸(UA)水平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高尿酸血症组(HUDR组)95例、无高尿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95例,另选择同期Ⅱ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健康体检者(HC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UDR组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DR组、T2DM组、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DR组患者增殖性DR为42.1%,显著高于DR组(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HUDR患者血清UA与IL-1β、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分别为r=0.356,P=0.000;r=0.66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OR:1.857,95%CI:1.123~3.229)、IL-1β(OR:2.124,95%CI:1.336~3.715)、TNF-α(OR:1.673,95%CI:1.108~2.275)均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UDR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升高,HUA可能促进DR进展,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SCO)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超微结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2例蝶鞍区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电镜超微结构,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分别44岁和64岁,临床表现均为视力下降。MRI提示鞍区占位。组织学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或旋涡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散在或灶性分布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胞,与梭形细胞之间存在移行过渡。免疫组化:2例肿瘤细胞均vimentin、S-100、EMA、TTF-1和gelactin 3(+),CK、GFAP、INI1、Syn、Cg A和垂体激素等标记(-)。电镜见中间连接和少量桥粒以及灶性分布的束状中间丝。结论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罕见的鞍区肿瘤,具有复发倾向。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下形态等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