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5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ADM、cAMP含量,CHF组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进一步分为Ⅱ级、Ⅲ级、Ⅳ级3个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YHAⅡ、Ⅲ、Ⅳ级组血浆 ADM、cA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Ⅲ级组达到高峰,Ⅳ级组反而下降;ADM与cAMP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5,P<0.01)。结论血浆ADM、cAMP的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病程不同阶段呈动态变化;ADM与。cAM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说明ADM与cAMP存在相互调节作用,cAMP含量的升高部分来源于ADM升高的刺激。  相似文献   
42.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升压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肾上腺升压素 (ADT)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 45例CHF患者治疗前后ADM和ADT血浆浓度。结果显示 ,治疗前心功能Ⅱ、Ⅲ级组患者ADM血浆浓度分别为 5 1 46±4 5 2pg/ml、70 3 9± 3 2 2 pg/ml,ADT为 2 9 98± 1 13 pg/ml、3 3 45± 0 91pg/ml,与对照组的ADM ( 2 4 12± 1 5 9pg/ml)、ADT( 2 4 89±2 19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心功能Ⅳ级组ADM和ADT浓度分别为 3 6 3 3± 2 17pg/ml和 2 0 71±0 75 pg/ml,明显低于Ⅱ、Ⅲ级组和对照组(P <0 0 5 )。治疗后 ,Ⅱ、Ⅲ级组ADM和Ⅲ级组ADT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余各组ADM和ADT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ADM和ADT在CHF不同阶段发生调节紊乱 ,共同参与了心衰的发展过程 ,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一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相关性。方法以15 例HCM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本并提取白细胞和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HCM 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CT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可能是部分人群HCM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国人尾加压素Ⅱ(UⅡ)在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人U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取24例人的冠状动脉标本,按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脉留置,常规病理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定位UⅡ的表达。结果:UⅡ分布在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迁移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中。正常冠状动脉中,UⅡ在内皮细胞表达;脂质条纹期的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多,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期的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强于脂质奈纹期;在增殖迁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UⅡ的表达随动脉硬化的进展而增强。结论:在正常状态下人UⅡ起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人UⅡ在调节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45.
李爱民  李志樑 《临床荟萃》2002,17(24):1442-1443
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继而血栓形成 ,致冠脉完全或次全闭塞。近几年来 ,随着冠脉造影技术广泛开展 ,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日见增多。国外有学者据此提出心梗正常冠脉综合征(MINC)的概念[1] ,笔者近年临床上观察到部分年轻患者相似临床表现 ,结合文献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4例AMI患者均符合WHO推荐的AMI诊断标准 ,即典型心前区疼痛超过 30分钟 ,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病理性Q波 ,CK MB超过正常值 2倍以上而确诊 ,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下面将 4例患者的主要…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②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1×10-9,1×10-8,1×10-7,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1×10-9,1×10-8,1×10-7,1×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1×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 (1×10-9,1×10-8,1×10-7,1×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③以3H脯氨酸掺入试验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以四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合成胶原的影响。结果:①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的作用: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增也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中,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树突细胞(DCs)迁移与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将2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7只)和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7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喂养8周复制糖尿病大鼠内膜增生模型.骨髓法制备大鼠 DCs,应用羟基荧光素二酯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后回输大鼠体内,分别于注射 CFSE 即刻和1、3、5、7 d 取大鼠外周血;7 d 处死大鼠,取其胸主动脉标本,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FSE 标记 DCs 的比例,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注射即刻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外周血 CFSE 标记的 DCs 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于注射1 d 开始显著下降,7 d 时达谷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15)%、(0.43±0.24)%比(1.32±0.60)%,均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单细胞悬液 DCs 比例明显增加〔(2.01±0.32)%、(1.59±0.52)%比(0.73±0.49)%,均P<0.01〕,管腔面积明显减小(×104μm2:2.81±0.58、2.56±0.25比4.37±0.72),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大(×104μm2:4.77±1.13、4.58±1.30比3.05±1.03),内膜增生百分比增加〔(62.6±6.7)%、(63.2±7.4)%比(40.7±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光镜下可见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主动脉中膜、内膜均明显增厚,并伴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血管平滑肌呈环形增生,管腔明显狭窄.结论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的 CFSE 标记 DCs 从外周血向主动脉壁内迁移加速,与主动脉内膜增生具有相关性;DCs 的迁移可能在主动脉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rhGM-CSF和rhIL-4体外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μg/mL)组(刺激组)、西洛他唑(20μmol/L)预干预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μg/mL)组(干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内吞功能变化,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刺激组比较,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和CD86的表达降低,内吞功能提高,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结论:西洛他唑可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这可能参与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采取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定量评价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肾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造影前后24~48h分别行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半排时间(C1/2),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0例患者造影后GFR下降(P<0.001)、tb 及C1/2延长(P<0.05),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UN、Scr与造影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能敏感判断冠状动脉造影后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文献报道的心肾综合征大鼠造模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建立一种新的适合进行心肾综合征研究的SD大鼠模型。方法将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术组与模型组,假术组7只,模型组13只。模型组给予永久性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梗死,1周后行3/4肾脏切除,建立心肾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假术组除了结扎血管和切除肾脏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术后立即行心电图检查,2周和4周时行大鼠心脏超声检查、取血、留取24h尿,结扎冠状动脉4周时称取大鼠体质量后处死取心脏、肾脏。检测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尿肌酐、血脑钠尿肽生化指标,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心脏及肾脏组织甲醛固定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制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组织免疫荧光切片。结果结扎冠状动脉2和4周时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脑钠尿肽水平较假术组明显升高(均P0.01),而内生肌酐清除率较假术组明显下降(P0.05)。结扎冠状动脉4周时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较假术组明显升高(P0.05),心脏质量指数、肾脏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心电图肢体导联(Ⅰ、Ⅱ、aVL)ST段较假术组明显抬高,模型组两次心脏超声心功能较假术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心脏和左侧肾脏表面可见明显梗死区;HE染色可见模型组心脏、肾脏非梗死区较假术组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心肌细胞、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排列紊乱。Masson染色可见模型组心脏和肾脏非梗死区明显胶原沉积,纤维面积比例升高明显(P0.01)。模型组心脏和肾脏非梗死区组织免疫荧光染色TGF-β1、胶原蛋白Ⅰ/Ⅲ、α-SMA荧光面积比例明显增加(P0.01)。结论本实验造模方法能够提供一种稳定、复制性好、实验周期短的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可用于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药理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