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195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MWA治疗的SHPT患者,对比消融前后单个增生结节最大径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钙和磷水平,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新发率。结果51例SHPT共83枚甲状旁腺增生结节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消融后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单个增生结节最大径均较消融前缩小(P均<0.05),血清iPTH、钙、磷水平均低于消融前(P<0.05)。随访期间9例(9/51,17.65%)发生与MWA相关的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束时,局部复发率为5.88%(3/51),新发率7.84%(4/51)。结论MWA用于治疗不宜手术切除SHP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体外移植兔角膜后的存活时间。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兔CSCs,并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利用慢病毒载体(LV)携带标记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兔C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及荧光强度,体外动物实验,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LV-EGFP标记的兔CSCs细胞悬液角膜基质注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角膜基质注射,转染后1wk,1mo取材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的CSCs荧光,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果:LV-EGFP转染兔C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24h后可见少量荧光,96h和110h荧光较强,转染后的CSCs与正常C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转染后1wk,1mo实验组中角膜基质层中可见绿色荧光,对照组中无绿色荧光;石蜡切片1wk实验组见明显上皮细胞增生及角膜轻微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转染后1mo实验组上皮细胞增生减弱,未见角膜层水肿;对照组1wk,1mo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LV-EGFP标记的兔CSCs行体外角膜基质移植,可在角膜中至少存活1mo,且与邻近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73.
王岚  李妍  孙子雯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16-1919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角膜炎之一,其起病急、发展迅速,并且治疗棘手。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形成角膜溃疡,严重时可致盲。为增加有效治疗的手段,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反应在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其治疗的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对大鼠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膳食合并链脲佐菌素(40 mg/kg)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GLP-1组,采取皮下包埋缓释泵,分别给两组大鼠连续灌注生理盐水或GLP-1 30 pmol/(kg·min 1),7 d后,处死取心脏,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进行心脏功能检测和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在建模成功后第10天出现左心室功能异常。3周后,与正常相比,左室发展压(LVDP)、心率–左心室发展压乘积值(RPP)、dp/dtmax、m-dp/dtmax分别降低40.80%、51.50%、50.87%、52.81%;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血管周围及心肌细胞间纤维化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GLP-1处理组LVDP、RPP、dp/dtmax、m-dp/dtmax分别较模型组增加25.36%、10.90%、22.62%、30.07%,心肌细胞炎症、凋亡减少,心肌组织间及血管周围纤维化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直接诱发以间质性纤维化、代偿性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凋亡细胞增多为特点的心肌组织损伤,形成糖尿病性心肌病。体内持续释放GLP-1可缓解糖尿病引发的心肌组织损伤,对其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预防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与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用杂种幼猪30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术后28 d,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组织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最小内径相似(P>0.05),均大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相似(P>0.05),均小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相似(P>0.05),均少于裸支架组(P<0.01).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相似.  相似文献   
76.
脂肪性肝病是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早期可仅表现为肝脂肪变性,随病情进展可渐次发展为炎性反应、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癌。根据患者是否有过量饮酒史,脂肪性肝病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构建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蓬勃发展,现有动物模型均能部分模拟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但不能完全复制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学变化。该文对目前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案作一综述,为脂肪性肝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1月住院的心脏病患者共161例,入院后24 h内进行cTnⅠ和NT-ProBNP同步测定。根据cTnⅠ、NT-ProBNP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吗,A组:cTnⅠ、NT-ProBNP均低于临界点;B组:cTnⅠ、NT-ProBNP其中之一高于临界点;C组:cTnⅠ、NT-ProBNP均高于临界点。出院后随访1年,指标包括心功能恶化再住院或心力衰竭恶化死亡。结果:心衰越重患者NT-ProBNP升高越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Ⅰ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心功能Ⅰ、Ⅱ、Ⅲ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B组与A组比较,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TnⅠ和NT-ProBNP,更能准确预测心衰患者预后,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8.
李妍 《职业与健康》2014,(2):240-241,244
目的分析2013年1—6月份天津市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IgM抗体检测工作情况,旨在帮助该实验室工作人员了解2013年上半年甲肝IgM抗体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对下半年的检测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方法整群抽取2013年1—6月来该区CDC进行健康检查中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样本共计14573份,按照年龄、性别、职业将其进行分组,并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体检者的主要人群是20~29岁的年轻人,而甲肝IgM抗体阳性报告出现在40—60岁的体检者中,共计7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6例,不同性别间甲肝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抗体阳性者在食品行业中有4例,公共场所行业中有3例,经检验两职业间甲肝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肝IgM抗体阳性者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中年群体,且感染率在性别及职业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实验室在甲肝的检测工作中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关注度,进一步做好甲肝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及干预的160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进行常规治疗及强化干预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不同严重程度低钠血症及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将两组中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及1 d、1~3d、4~6 d、6 d时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低钠血症及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及1 d、1~3 d、4~6 d、6 d时的低钠血症发生率也分别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强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新诊断未治疗的60例T2DM患者( T2DM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SPARC、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及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T2DM组血清SPARC为(19.26±2.07)μg/L ,对照组为(14.75±1.66)μg/L,P<0.01。线性相关分析,SPARC水平与TG、FBG、HbA1C、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35、0.32、0.41、0.38,P均<0.01),与HOMA-β、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0.34,P均<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FBG、HOMA-IR均为血清SPARC的决定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624、0.625、0.709,P均<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SPARC水平升高,且血清SPAR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