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24例MS患者急性期及经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缓解期血清UA及hs-CRP值,并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作对照组,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MS患者急性期血清U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MS患者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MS缓解期与对照组UA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伴随着UA水平回升及hs-CRP水平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血清UA及hs-CRP水平变化与MS患者病情活动密切相关,UA及hs-CRP可作为观察MS病情活动性及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升高血清UA水平及抗炎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新发病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6例新发病重症肌无力患者GC治疗前、治疗2月后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TGFβ-1水平,肌无力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判定采用临床绝对和相对记分法。结果 MG患者外周血清IL-18、TGFβ-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GC治疗2月后MG患者IL-18水平显著下降(t=8.92,P〈0.01),TGFβ-1水平升高(t=-6.66,P〈0.05);GC治疗前后预后差的全身型MG患者IL-18水平始终高于预后好的眼肌型MG患者(P〈0.05),MG患者IL-18、TGFβ-1变化值与临床相对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301、r=-0.386,P〉0.05)。结论 GC可通过抑制IL-18、提高TGFβ-1血清分泌水平而有效调节MG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7例晚发型MS(LOMS)患者和57例早发型MS(YO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LOMS组首次发病的运动障碍及病程中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出现率明显高于YOMS组(P<0.05~0.01),而首次发病的感觉障碍、视觉障碍,查体发现的运动、视觉和构音障碍、视神经炎及病程中新发运动障碍出现率明显低于YOMS组(P<0.05~0.01)。LOMS组78.9%多为原发进展型,而YOMS组70.2%为复发缓解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OMS组脑脊液细胞增高的比率、脑脊液细胞数平均值(17.5%,5×106/L)与YOMS组(35.1%,14×106/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MRI显示,YOMS组小脑病灶出现率(60.0%)明显高于LOMS组(25.0%),而LOMS组脊髓异常的比率(47.4%)明显高于YOMS组(24.6%)(P<0.05~0.01)。急性发作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LOMS组显效20例(35.1%),YOMS组为41例(71.9%),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4.
磨莉  李吕力  王桂凤 《广西医学》2010,32(11):1436-143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经验。结果对37例患者41条病变血管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56%;2例术中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发生护理并发症,7~10d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术前周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医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1.3%,>70岁高龄患者感染率明显升高,NICU医院感染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及多种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69.4%和21.8%;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前5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5.0%、肺炎克雷伯菌14.2%、铜绿假单胞菌5.8%、大肠埃希菌5.8%;革兰阳性球菌占15.0%,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3%;真菌占27.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8.4%.结论 加强对NICU患者下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的监测,根据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Doppler Box双通道数字经颅多普勒血流仪对50例突聋患者与30例对照组进行检测,评估椎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突聋组椎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异常检出率、血流速度减低、血流速度异常和/或伴脑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62.0%、48.0%、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16.7%、16.7%(P均0.05);两组血管痉挛检出率分别为14.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生可能与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血管检查(ultrasonography,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 32例疑似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条颈动脉行US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分别根据NASCET法和截面积法对US结果测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2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根据NASCET法US检查结果的敏感性88.33%、特异性94.59%及准确性89.84%;根据截面积法US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93.24%及准确性88.28%.根据NASCET法血管分级中颈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8.62%、89.90%及82.81%;Kappa=0.63.结论 超声血管检查评价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8.
研究表明,脂蛋白脂酶(1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Ser447→终止密码突变(Ser447stop)多态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资料提示,Ser447stop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具有抑制冠心病发展的作用。但LPLSer447stop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则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相似文献   
39.
40.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 与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后再通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Fas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保护组实验侧Fas表达程度弱于非保护组实验侧(P<0.01),而HSP70表达则保护组实验侧的水平强于非保护组实验侧(P<0.01),Fas 和HSP7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688,P>0.05).光镜下保护组脑组织损伤程度较轻,无灶性坏死及出血.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as和上调HSP70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组织对应激的承受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