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2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复方降香胶囊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降香胶囊(RCC)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小鼠常压耗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行心外膜电图标测和定量组织学N BT染色法,研究给药后对心肌缺血的影响;大鼠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给药后心电图的变化,测量给予Iso后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的含量;小鼠给予Iso后,观察常压整体耗氧量。结果RCC能显著降低冠脉结扎犬ST段升高总毫伏(mV)数(ΣST)和ST段升高总点数(N ST),减小N BT染色的梗塞面积,拮抗Iso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移位程度,增强缺血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小鼠常压下的耗氧量。结论RCC能对冠脉结扎犬的心肌梗死产生明显保护作用,具有抗Iso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作用和降低小鼠耗氧作用。  相似文献   
22.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25-325,297
目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将175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进行健康评估,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1(x^2=7.574),健康教育达标率95.74%(90/94)优于对照组74.07%(60/81,x^2=16.690,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康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采取"五常法"进行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对采取措施前、后手术室检查结果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采取"五常法"管理措施后,手术室的空气(98.13%)、手卫生(100.00%)、使用消毒液(97.06%)的合格率均优于采取措施前;切口感染率(1.33%)相对于采取措施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采取措施前后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灭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中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的降低切口的感染率,有助于提升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4.
<正>强直性脊柱炎(AS)的Anderson损伤(AL)是发生于椎体-椎间盘界面的破坏性病变,可累及三柱,通常理论认为由轻微外伤所致,或是慢性应力作用,多发生于胸腰段[1]。发生AL后,患者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后凸畸形的加重,甚至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临床上需要矫形手术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有一部分伴有AL损伤,而且AL病损通常位于后凸顶点。但在临床工作中,对于AS患者的AL改变缺乏完整统一的从临床到影像学,再到病理学的一贯序列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5.
试验拟观察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椎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005-06/2007-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腰椎不稳定疾病患者,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大于6个月,出院时按JOA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5.3%,6个月随访腰椎CR片显示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骨粒材料及硬性置入材料与宿主均无生物相容性反应。  相似文献   
2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先后尝试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欠佳。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细胞移植、基因工程、组织工程的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SCII动物模型,采用光镜、激光多普勒超声、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SCII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1)缺血30min,血灌流量平均下降85.37%,再灌流即刻血灌流量迅速升高,再灌流10min左右达到最高点。再灌流30min,血灌流量基本恢复到缺血前的基线水平,以后逐渐降低。(2)缺血后部分大鼠再灌注后出现“二次瘫痪”现象。(3)脊髓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即有HSP70的表达增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SP70表达逐渐增多,在再灌注240min达到高峰。此后,HSP70表达逐渐减少,在再灌注24h基本消失。结论(1)脊髓缺血一定时间后恢复血液供应,可以发生再灌注损伤。(2)脊髓缺血再灌注后HSP70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的特征。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老年急性颈椎过伸颈髓损伤中作用。方法:对31例老年颈椎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术治疗组。手术治疗21例(其中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3例,后路减压术8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6例)。非手术治疗10例。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0~1.5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保守治疗组治疗后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2例,E级3例。手术治疗组治疗后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6例,E级10例。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疗效满意。结论:老年颈椎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病死率较高,在诊断和治疗上应给予积极和特殊考虑。尽管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属高危疾病人群,但如果能耐受手术,获得早期手术减压,可有利于损伤的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9.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迄今为止病因仍不清楚。大多认为与患年龄、脊柱损伤类型及外伤力密切相关。其损伤机制多见于儿童和50岁以上患,前由于脊柱椎体关节面发育不全。颈椎存在不稳状态。后常合并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纵韧带钙化,颈椎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定等原始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受累明显而下肢受累程度较轻,直肠膀胱功能障碍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不同程度损害。对于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中老年患主张手术治疗.认为虽然原有颈椎疾病的存在使颈椎结构装置失稳。但由于各种机制代偿使颈脊髓在此节段椎管内的顺应性增强,在椎管内相容性较好。故脊髓神经损伤不明显或较轻,然一旦突如其发瞬间外力形成,加之原有疾病启动,颈脊髓受到点状应力的冲击,失代偿状态,出现充血、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椎管容纳有限,颈脊髓处于窘迫。因此,迅速减压手术可望拯救濒临缺血坏死脊髓神经组织、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0.
正轴突是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在中枢抑或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诱导有效的轴突再生过程是改善神经功能的基础。现已证实,脊髓损伤后轴突能否再生不仅取决于其固有的生长能力,还取决于轴突所处的环境~([1])。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细胞对轴突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动员能力及细胞骨架原料的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