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们对30例急性菌痢病人的尿常规、肾功等作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从传染病科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样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18~73岁,平均26.8岁,除一例急性非典型菌痢外,余为急性典型菌痢,均无急、慢性  相似文献   
132.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重症肺炎常会导致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单用抗生素治疗常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文献报道,在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合用有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治疗,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在加速毒素排泄、痰液清除、呼吸功能改善、意识恢复等方面均能取得积极作用〔1〕。血必净注射液是以丹参、川芎、红花、当归、赤芍为主药的中药制剂,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其在防治脓毒症和MODS方面有一定疗效〔2〕,我们观察了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4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结果,探讨其对急性肺损伤(ALI)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1…  相似文献   
133.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琦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112-113
职业危害已经越来越直接危及到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我们对118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针对其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做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4.
介入栓塞治疗肝脏多发巨大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血管瘤(Liver Cavernous Hemangioma,LHG)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早期常无症状,一般是体检时意外发现,而待感到有临床不适就医者往往瘤体巨大甚至多发,给诊断尤其是治疗带来难题。我们1999~2001年收治巨大多发的LHG3例,经介入栓塞治疗,随访3~5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5.
硬脑膜动静脉瘘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琦  刘觉仕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95-1395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临床罕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脂质体法及电穿孔法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ueller细胞的可行性和区别。方法:体外培养出生后7~10d的SD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95%以上为视网膜Mueller细胞。分别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视网膜Mueller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后1,2,3,4d的转染效率,并持续观察至转染后14d,比较两者基因表达持续时间。结果: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后id,两组均可见少量细胞表达EGFP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2d,两者转染效率均达到最大,并且电穿孔法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Mueller细胞效率约为31.0%±2.8%,较脂质体法转染效率(10.5%±2.4%)更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两者转染效率均逐渐降低。电穿孔转染后的PEGFP—N1可在视网膜Mueller细胞内持续表达近14d,而脂质体转染后仅能表达约7d。结论: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均适用于视网膜Mueller细胞的基因转染,但电穿孔法效率更高,表达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37.
谷氨酸是视网膜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然而在病理性浓度升高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具有兴奋毒性作用[1].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是表达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5],在维持谷氨酸平衡和保护RGC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相似文献   
138.
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过程中 ,使用乙醇和丙酮为夹带剂 ,考察不同夹带剂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乙醇作为夹带剂能够较大提高萃取效率 ,而丙酮作为夹带剂对萃取效率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并由此对夹带剂的作用机理 ,夹带剂的选择原则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脂质体法及电穿孔法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ller细胞的可行性和区别。方法:体外培养出生后7~10d的SD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95%以上为视网膜M-ller细胞。分别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视网膜M-ller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后1,2,3,4d的转染效率,并持续观察至转染后14d,比较两者基因表达持续时间。结果: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后1d,两组均可见少量细胞表达EGFP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2d,两者转染效率均达到最大,并且电穿孔法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M-ller细胞效率约为31.0%±2.8%,较脂质体法转染效率(10.5%±2.4%)更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两者转染效率均逐渐降低。电穿孔转染后的PEGFP-N1可在视网膜Mller细胞内持续表达近14d,而脂质体转染后仅能表达约7d。结论: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均适用于视网膜Mller细胞的基因转染,但电穿孔法效率更高,表达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0.
1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征 无线局域网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空中发送和接收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它是对有线组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概括地讲,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一些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