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究miRNA-2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miRNA-22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模型,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miRNA-22表达对受照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结果 体外稳定转染细胞模型中,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结果表明,miRNA-22表达升高,显著降低了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P < 0.01),促进了ESCC细胞对γ-射线的放射敏感性。反之,miRNA-22表达降低,显著增加了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P < 0.01),抑制了ESCC细胞对γ-射线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miRNA-22的表达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miRNA-22表达量越高,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肿瘤乳腺转移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特征。方法 搜集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6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诊断方法、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6例女性患者出现乳腺转移,发生率占0.7%。年龄13~37岁,中位数25岁。鼻腔原发灶病理分型分别为横纹肌肉瘤为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腺转移多为多灶病变,可伴有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6例患者中5例原发灶接受66~72 Gy分30~33次根治性放疗,1例鼻腔横纹肌肉瘤患者原发灶放疗14 Gy分7次时乳腺转移先行局部切除后给予原发灶44 Gy姑息放疗。6例患者中5例接受乳腺手术治疗,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因乳腺转移前已发现多发肺转移及骨转移故接受了6周期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化疗。出现乳腺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结论 鼻腔肿瘤的年轻女性患者易出现乳腺转移,超声检查可以为乳腺转移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鼻腔肿瘤患者一旦出现乳腺及其他部位远处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 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 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 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围手术期血糖与动脉血乳酸变化的相关性及干预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3例, 女54例;年龄为(6.1±4.5)个月, 范围在2~12个月, 体重为(7.4±2.9) kg, 范围在4~10.5 kg, 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0.2%±10.3%, 范围在69%~91%, 血红蛋白为(155.2±30.5) g/L, 范围在118~212 g/L, MaGoon指数为1.30±0.34(1.10~1.70)。记录围手术期9个时间点的血糖及动脉血乳酸值, 按术后2 h血糖值分为3组:高血糖组(血糖值≥11.1 mmol/L)61例, 可接受血糖组(4.5 mmol/L≤血糖值<11.1 mmol/L)63例, 低血糖组(血糖值<4.5 mmol/L)3例, 其中高血糖组按照控制目标血糖分为两小组:常规控制血糖组(8.0~11.1 mmol/L)35例, 严控血糖组(4.5 mmol/L≤血糖值<8.0 mmol/L)26例。比较各组间动脉血乳酸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总发生率为36.4%,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5年OS为50.2%∶44.5%(P=0.587),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不影响下咽癌患者的预后,而合并同时性第二原发者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为合并异时性第二原发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 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 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 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 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 总发生率为36.4%, 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 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 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 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 5年OS为50.2%∶44.5%(P=0.587), 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 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