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9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 45例鼻腔鼻窦鳞癌组织进行PCNA和EGFR检测 ,并用 15例正常鼻黏膜作对照。结果 PCNA和EGFR在各级鼻腔鼻窦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 ,与正常鼻黏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有随鳞癌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的趋势。PCNA、EGFR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CNA和EGFR的表达均能反映鼻腔鼻窦鳞癌的增殖活性 ,表达强度可反映鳞癌细胞增殖活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蝶腭神经节对鼻粘膜血流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蝶腭神经节在鼻粘膜血流调节中的作用,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刺激蝶腭神经节对猫鼻粘膜血流变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电刺激一侧蝶腭神经节可以引起双侧鼻粘膜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并产生喷嚏反应,这种反应依电刺激的强度,频率而异,且与刺激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天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康复者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并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完成血清学诊断,观察抗体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2003年天津市SARS流行期间经住院治疗康复的220人,进行了发病后14个月内分3个阶段的随访研究。对全部随访者进行了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IgM以及淋巴细胞亚群、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同时进行了肺部高分辨CT检测和双侧髋关节MRI检测。结果随访患者中,原SARS临床确诊、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的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87.5%和45.59%,提示临床疑似和临床观察病例中有较多病人漏诊。随访早期发现87人存在肺功能或(和)肺间质性变化,经过8个月观察,影像学显示46人肺部病变自愈,其余41人肺部病变也明显好转。49人发生股骨头坏死,仅在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中发生,且多为Ⅰ期病变,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股骨头坏死与SARS病毒感染以及住院期间激素的平均使用量的联合作用有关。结论血清学诊断在SARS患者感染确证中不可缺少,应在恢复期早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康复者肺间质性改变有自愈倾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病毒感染与激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春泉 《开卷有益》2006,(1):62-63
养生“十戒”;多味瓜子不宜多吃;急性扭伤宜冷敷;最佳食物搭档;睡眠前的暖身操;绿茶枸杞不可同饮;如何鉴别污染鱼;  相似文献   
15.
朱杰  盛春泉  张万年 《药学学报》2005,40(9):775-781
目前抗真菌药物主要针对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唑类抗真菌药物)[1]、真菌细胞膜脂质(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2]和真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合成酶(脂肽类抗真菌药物)[3]这3个靶酶,但所研发的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抗菌谱窄、耐药性严重、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较强等问题[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进喜树碱关键中间体5′-RS-,5-二氧代-(5′-乙基-5′-羟基-2′H,5′H,6′H-6-氧代吡喃)-[3′,4′,f]-△^6(8)-四氢中氮茚(1)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6-氰基-1,1-亚乙二氧基-7-(1′-乙氧羰基)丙基-5-氧代-△^6(8)-四氢中氮茚(2)为原料,经氢化和亚硝化、脱氮、混合金属催化氧化、环合及三氟乙酸脱保护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 新工艺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总产率达到了72.4%。  相似文献   
17.
抗真菌药物的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套集分子设计、化学合成和分子筛选三大系统为一体的抗真菌药创新设计体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药效构象搜寻、3D-QSAR研究,建立了抗真菌药物与受体作用模型,预测设计高活性化合物;另一方面,根据抗真菌药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已知序列,采用同源蛋白模建技术构建其三维结构,再通过药物-靶酶对接研究,确定活性位点,设计与活性位点最佳匹配的活性化合物;然后针对设计的化合物类型,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合成方法,完成化合物的合成;最后以靶酶为模型,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分子筛选方法,用筛选结果指导进一步的设计与合成,直至得到最佳的新化学单体(NCE).将该体系用于抗真菌药物设计,获得了一个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艾迪康唑.  相似文献   
18.
冰片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天然冰片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 NE、E、5-HT、'DA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其时效和量效关系的观察,初步探讨冰片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方法将1 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1%CMC-NA,以及高、中、低剂量的冰片,每天灌胃2次,在0、45min、24h、72h、120h不同时相,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NE、E、5-HT、DA含量.结果灌服冰片45min后,冰片中、高剂量组对下丘脑NE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下丘脑E的含量,中、高剂量组和CMC-NA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连续灌胃后,不同时相冰片各组下丘脑NE、E含量和CMC-NA组相比,继续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作用,但对下丘脑5-HT无显著影响;在连续灌胃5d后,对 DA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大脑皮层乙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单胺氧化酶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除在24h时相,冰片中、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时相无显著差异.结论冰片在各个时相均有降低下丘脑NE、E含量的作用,而且随着剂量的递增,对下丘脑中的NE、E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推测芳香开窍中药冰片的药理作用方式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达到稳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空气污染、气象等暴露因素的健康效应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1-2].换言之,人群健康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不仅与当天的暴露水平有关,还可能受昨天乃至十多天前暴露的影响.评价暴露因素滞后效应的方法众多,如:滑动平均法、广义线性模型等方法,但各有其不足之处.近年来,分布滞后线性模型的提出使得该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外目前普遍运用该法研究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但该法的应用前提是暴露-反应关系呈线性.然而,现实研究中有的暴露-反应关系呈现非线性,如气温效应通常呈U型、V型或J型分布[3],并不适合使用该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同时考虑暴露因素的滞后效应和暴露-反应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将详细介绍模型的基本理论,并以实例阐述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14种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现状及其与人体泌尿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某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者49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采用χ2检验比较食物不耐受不同程度分级及每一种食物不耐受阳、阴性组人体泌尿结石的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泌尿结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按IgG抗体阳性率高低排序,前三位分别为鸡蛋(32.45%)、螃蟹(27.96%)、牛奶(12.65%)。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检测者中,轻、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分别占67.15%、24.09%、8.76%,中、重度不耐受多见于鸡蛋、牛奶,其次为螃蟹和鳕鱼。在控制收缩压、年龄、体重、红细胞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食物不耐受是泌尿结石的保护因素(OR=0.965,95%CI:0.943~0.987),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映关系,食物不耐受程度越重,结石阳性率越低(χ2=7.191,P=0.007);牛奶、鸡蛋两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组的泌尿结石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不耐受阴性组(χ2=5.370,P=0.020;χ2=6.696,P=0.010),其余12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组与不耐受阴性组的泌尿结石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不耐受情况较为普遍。食物不耐受并非加重人体泌尿结石的发病率,而是与泌尿结石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人们因食物不耐受而限制食物的摄取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