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2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季立标  王德杭  刘圣  施海彬  唐立钧 《江苏医药》2005,31(9):672-674,i00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合适的注射速率。方法实验采用配伍组设计,处理因素为对比剂注射速率,分别为3、4、5、6、8ml/s;配伍因素为对比剂注射剂量,分别为10、15、20、25、30ml。25只比格犬随机入组进行灌注成像扫描。所得图像经后处理,测量上矢状窦内对比剂至峰值时间及升高CT值。结果注射速率对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有统计学意义。与8ml/s组比较,5、6ml/s组无统计学意义,3、4ml/s组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延长;注射速率对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速率低至5ml/s脑CT灌注成像亦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CM)的 MRI 特征性表现,并与其他脑膜瘤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 CM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定性分析其 MRI 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比,包括标准化 T1 WI 信号强度比(NT1)、标准化 T2 WI 信号强度比(NT2),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比(NADC)、标准化 T1增强信号强度比(NCE)。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Dunnett T 3检验法与经病理证实的非脊索样脑膜瘤(34例Ⅰ级脑膜瘤、16例非脊索样Ⅱ级脑膜瘤、5例Ⅲ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CM 在 T2 WI 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非脊索样脑膜瘤则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CM 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多变,但均无明显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M 的定量指标 NT2、NADC 及 NCE 均高于其他脑膜瘤(P 均<0.01),而 NT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889)。病灶内有无囊变坏死、T2 WI 是否可见“流空效应”、瘤周水肿程度、是否出现脑膜尾征及宽基底对鉴别 CM 和其他脑膜瘤意义不大。结论CM 的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T2 WI 多表现为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强化程度更明显,NT2、NADC 及 NCE 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辅以人工检索国内外关于MWA+TACE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对比的临床对照试验.纳入分析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符合条件的16篇文献1199例患者纳入分析.Mem分析结果显示:TACE+MWA组1、2、3年生存率优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MWA组CR和PR高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ACE+MWA组SD和PD低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MWA对于大肝癌的治疗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研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特殊规律及可能形成机制,旨在提高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516例肝癌介入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病例,对癌灶临近膈肌的121例加做选择性膈下、右肾上腺、右肋间或双侧内乳动脉造影,分析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征.结果 196例肝外动脉供血来源于膈下及右肾上腺动脉68例(34.7%),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51例(26.0%),胃左动脉42例(21.4%),胰十二 指肠动脉弓24例(12.2% ),结肠右动脉2例(1.0%),内乳动脉供 血5例(2.6%),肋间动脉供血3例(1.5%)以及胰背动脉供血1例(0.5%).58例为栓塞或外科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闭塞所致的肝外侧枝循环(29.6% ),其余为原发性肝外动脉供血.肝外动脉供血与癌灶的原发部位和大小密切相关,统计表明,右膈下或肾上腺动脉主要供养VII、VIII段肝癌,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主要供养IV、V、VI段癌灶,左膈下或胃左动脉主要供养II、III、IV段肝癌等.肝外供血支的插管成功率为92.7 %(182例).结论 熟悉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特点并掌握其规律对临床准确、彻底阻断肝癌多动脉供血,提高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全身麻醉下Y型金属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国产Y型金属气管支架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置入的个案经验。方法 3例中央型肺癌累及气管隆突导致恶性气道狭窄的男性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Y型金属气管支架的置入术,着重介绍Y型气管支架释放技术以及与气管插管的配合方法。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在全麻下进行了Y型气管支架的置入,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全麻下进行Y型气管支架的释放,减少了术中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其远期疗效和相关并发症需要更多的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57.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 回颐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l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8.
马淑兴  刘希胜  祁良  刘国忠  徐青  施海彬   《放射学实践》2013,(11):1152-1155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探讨CT对SP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SPTP的影像资料。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2~48岁,平均27岁。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析影像资料,分析内容包括:肿瘤发生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囊实性比例、强化方式、是否合并出血、是否存在钙化、包膜、是否合并胆管或胰管扩张、胰腺是否萎缩、是否有浸润转移。结果:18例SPTP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部8例,胰体5例,胰尾部5例。肿瘤圆形3例,卵圆形11例,分叶状4例。最大肿瘤长径10.3cm,最小肿瘤长径2.1cm,平均长径5.4cm。其中肿瘤长径〉3cm的SPTP14例,≤3cm的SPTP4例。肿瘤以囊性为主6例,囊性和实性比例相仿4例,实性成分为主8例。肿瘤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略低于正常胰腺;囊性成分不强化。3例肿瘤坏死区合并出血。10例肿瘤合并钙化。11例有边界清楚的完整包膜,7例未见完整包膜。所有病例均无胆管扩张,1例合并胰管轻度扩张和胰腺的轻度萎缩。1例发生周围组织结构浸润并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结论:SPTP常发生于年轻女性,直径〉3cm的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较大的囊实性肿块,清楚的边缘,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可以合并出血和钙化。而≤3cm的SPTP的CT表现缺乏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多加总结。SPTP的CT表现对其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初诊肝癌合并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生存期≤30 d)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6年12月,80例接受保守治疗或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初诊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患者30 d生存状态分成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间连续性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构成比和率采用χ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阳性因素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早期病死率为28.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者休克比例(P=0.008)、初诊保守治疗比例(P < 0.001)、Child?Pugh分级(P < 0.001)、改良日本肝癌学组(LCSGJ)肿瘤分期(P < 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初始血清血红蛋白水平(P < 0.001)明显低于生存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史(OR=5.543,P=0.026)、Child?Pugh分级较高[B级(OR=10.395,P=0.009)、C级(OR=23.633,P=0.006)]、初诊保守治疗(OR=8.576,P=0.002)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肝癌合并破裂出血患者早期病死率高。在积极抗休克、尽可能挽救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同时,合理扩大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可能为患者生存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60.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BCLC-C期肝细胞癌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BCLC-C期HCC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月有完整资料的BCLC-C期HCC病例7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A组单纯TACE组29例,B组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20例,C组支持治疗组27例.观察指标主要为: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疾病控制率(DCR),3、9和15个月生存率.结果 3组的MOS分别是9.2,12.6和3.1个月(P< 0.01); MTTP分别为3.2,5.6和1.5个月(P<0.01);1~2个月内的DCR分别是82.8%,85.0%和14.8%(P< 0.01);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51.9%(P< 0.01);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1.7%,85%和0(P< 0.01);15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3%,40%和0(P< 0.01).但是A组与B组的DCR、3个月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CLC-C期HCC,TACE联合索拉非尼疗效最优;对于无法联合治疗的患者,单纯TACE优于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