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正> ±β—苯基乳酸PLA是丹参素的类似物,性质比丹参素稳定。PLA 45mg/kg对右旋糖酐所致大鼠足跖水肿无明显抑制作用。每日ip PLA 45mg/kg×5,对甲醛所致大鼠亚急性足跖水肿,在实验的第3、4、5天,其足跖肿胀率显著比对照组低(第3天,P<0.05;第4、5天,P<0.01)。PLA 96mg/kg ip能明显增加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所致的腹腔毛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白介素 6 (IL 6 )在6 0 Coγ辐射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 6、XG 7凋亡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DNA片段释放法和RT PCR ,观察了IL 6对细胞株XG 6、XG 7中Bcl xL、Bax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辐照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IL 6存在时 ,XG 6、XG 7细胞的Bcl xL、BaxmRNA表达在辐照后迅速上升 ,4h达最高峰后逐渐下降 ,2 4~ 48h恢复到照射前水平 ;不加IL 6的XG 6、XG 7细胞的Bcl xL的表达在同样实验条件未检测到 ,而这 2株细胞BaxmRNA的表达在照射后不同时间均低于相应的加IL 6组 ,但尚有明显的表达。对不加IL 6的细胞组 ,辐照后不同时间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相应的加IL 6组 (P <0 0 5 )。结论 IL 6可通过调节Bcl xL、Bax的表达及改变BcL xL Bax二者比率 ,保护辐照诱导XG 6、XG 7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3.
CD40、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探讨CD40表达与癌组织转移、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中CD40、P53的表达,并选用3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D40在58例石蜡包埋的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37.9%,与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率2.9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并与P53过表达有关(P<0.01)。结论乳腺良恶性细胞表面CD40表达差异可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CD40在乳腺癌中表达异常可望成为乳腺癌生物治疗的靶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5例NMOSD患者(NMOSD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EMG检查。结果 NMOSD组中,10例(66.7%)患者的EMG检查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均P0.01),正中神经远/近段潜伏期、胫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升高(均P0.05),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远/近端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均P0.01),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显著升高(P0.01),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NMOSD组H反射潜伏期(26.22±10.10)与正常对照组(24.36±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OSD患者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系统受损。EMG检查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利用降植烷构建一种模拟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的小鼠模型。方法:6-8周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于0周、9周、18周时经腹腔注射0.5 ml降植烷;对照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后足足掌厚度变化,并对关节炎的肿胀程度进行评分;H&E染色评估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亚群变化。结果:21周时,模型组有11只小鼠出现足爪红肿,足掌平均厚度为(2.90±0.51)mm,与对照组(1.29±0.4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炎评分为9.55±2.80。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胫骨远端骨小梁吸收破坏,累及骨皮质,关节软骨可见坏死脱落、纤维化,呈现出明显的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造模21周时,脾脏细胞中CD11b、CD11c和GR1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亚群数量增加;同时,CD4、CD8、CD154的分子表达也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注射降植烷能够成功诱导小鼠关节炎,并产生与RA患者类似的组织病理和免疫学改变。降植烷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的测量研究对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1例单侧关节病患者,对其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测量股骨偏心距,采用三维CT扫描重建技术及X线影像技术分别为61例患者测量。通过手术前后股骨偏心距的变化及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临床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股骨偏心距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1);观察组的标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比术前Harris分明显提高。[结论]相对于X线影像技术,3D CT扫描重构技术的术前规划可较容易地获得测量值,且由于框架建立在股骨轴上,其获得不依赖测试时的条件,并不受位置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传导表现,以明确其对CT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59例CTS患者,其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诊断标准。对CTS患者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功能进行检测,并探讨CTS患者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CT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VE)平均为(38.28±9.11)m/s,阳性率为90%;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感觉传导潜伏期平均为(4.02±1.23)ms,阳性率为33.9%;尺神经运动传导时间平均为(62.58±3.90)ms,阳性率为19.8%,尺神经感觉传导时间为(53.79±5.82)ms,阳性率5.7%。结论神经传导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CT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去分化间充质干细胞(de-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MSCs)成骨再分化能力?方法:以MSCs为对照,分别采用Cell Count Kit(CCK8)法?实时定量PCR(qPCR)?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De-MSCs增殖能力?成骨相关基因?成骨再分化能力等?结果:De-MSCs可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在成骨培养基中增殖能力高于MSCs(P < 0.05),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Bmp2)表达明显增加(P < 0.05),ALP活性检测发现De-MSCs明显高于MSCs组(P < 0.05),28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结节?结论:De-MSCs具备某些MSCs特征,但是体外再次成骨效率明显提高,De-MSCs可作为更优质种子细胞,为再生医学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和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对139例BECT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2~12岁134例,占总数的96%,13~14岁5例,占总数的4%。只在睡眠中发作122例,清醒和睡眠均发作者15例,仅在白天觉醒时发作者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3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4例,继发全身性发作(SGS)42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1例,或兼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类型合计22例,无法分类6例。剥夺睡眠后V-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经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5年后有69例临床完全不发作。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尖)波。睡眠期EEG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EEG。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0.
黄晨  施勤  许玲  杨惠林 《山东医药》2011,51(38):30-31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脊髓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及脊髓背角组织胶质细胞中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氯胺酮组,各15只。脊髓损伤组和氯胺酮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氯胺酮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1次/d。注射1、3、7、14、21、28 d后用足印行走箱和Bain公式测算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测算神经传导速度(NCV);并取大鼠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背角处胶质细胞中的GFAP。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氯胺酮组大鼠GFAP表达减弱。术后1、3、7、14、21、28 d氯胺酮组大鼠SFI、NCV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均〈0.05)。结论脊髓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功能下降,脊髓背角处胶质细胞GFAP表达增强。腹腔注射氯胺酮可降低脊髓背角处胶质细胞GFAP表达,提高脊髓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