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7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589例(根据核型异常分为5组) CML-CP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3、6、12个月时BCR-ABL1~(IS)达标的水平、累积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与单纯t(9; 22)组相比,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个月和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均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2/24) vs73. 94%(261/353),P 0. 05; 50%(10/20) vs 72. 05%(232/322)(P 0. 05)];与单纯t(9; 22)组相比,变异型易位组仅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3%(16/30) vs 72. 05%(232/322)(P 0. 05)]。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其他4组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4年的累积CCyR率和EFS率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两两比较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单纯t(9; 22)组在累积CCyR和EFS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25%vs 84. 01%,P 0. 05; 75. 03%vs 90. 01%)(P 0. 01)。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影响CML-CP患者TKI治疗的效果,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组织标本58例为实验组,并选取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40份为对照组,采用微波Eli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MIF、MMP-9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IF、MMP-9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MIF、MMP-9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c TNM)有关(P<0.05);MIF和MMP-9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MIF和VEGF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和VEGF之间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F、MMP-9、VEGF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为评估食管鳞癌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24.
谢权  孙光  徐超  彭勃 《海南医学》2015,(3):426-427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日间手术模式下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1例高龄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均于手术后24 h内治愈出院,出现阴囊积液1例,脂肪液化1例,随访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开展高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是较安全的,能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减低住院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骆立新  钟诚  孙仞  徐超  何浪  凌峰  沈法荣 《浙江医学》2015,37(14):1205-120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由外院首诊后转运接受溶栓治疗的5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后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150万U,再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及动脉开通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研究组患者来院后胸痛缓解率为80.0%,对照组为40.0%;研究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总开通率达88.0%,对照组为32.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严重出血,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压,经药物治疗后可恢复。结论需要急诊转运的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转运再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可考虑作为基层医院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行VCF置入术的203例病人资料,其中21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放置VCF(超声引导组),182例在DSA下放置VCF(DSA引导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滤器倾斜率、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VCF相关并发症。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滤器倾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均低于DSA引导组(P < 0.05~P < 0.01)。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VCF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和DSA引导VCF置入均有很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于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及搬动困难者更适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新型张力带系统技术和改良钢丝张力带技术在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AO/OTA 34-C1和34-C2髌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新型张力带系统50例(新型组)和改良钢丝张力带50例(对照组)。随访1年,评估标准为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AKS评分、骨折复位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显示,对照组18例患者术后骨折间隙大于1mm,而新型组只有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AKS评分更好(P<0.05),而且新型组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所有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影响因素,纳入性别、年龄、AO/OTA分型、骨折间隙、改良钢丝张力带和新型张力带系统等因素。回归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0)=38.145,P<0.01],调整r2=0.683。纳入模型的6个自变量中只有新型张力带系统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张力带系统技术疗效显著,应作为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的主干学科,也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应用科学。全科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分析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意义,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方法 以“流行病学”“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和“全科医学教育”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近3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状,总结和分析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主要结合点。 结果 目前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流行病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足,应将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贯穿于全科医生教育和工作中,并增加突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协调处置技能训练,突出流行病学三级预防理念、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融合效果。 结论 应将流行病学的思维方法融入到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全过程之中,培养具有大健康观念、能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3种提取血膜疟原虫DNA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从血膜中提取疟原虫DNA的最佳方法。方法血膜依次经过二甲苯脱油和乙醇脱色处理,然后分别采用Na2HPO4法、Chelex-100法和试剂盒法提取DNA。根据疟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编码基因(18SSSU rRNA)保守区设计套式PCR引物,分别以3种方法提取的疟原虫DNA为模板进行套式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疟原虫新血膜(保存1年内)3种方法提取的DNA经PCR扩增后均呈阳性且测序成功,与镜检结果一致。Chelex-100法提取的旧血膜(保存1~5年)标本和试剂盒法提取的旧血膜和陈旧血膜(保存6~10年)的DNA经PCR扩增后均呈阳性且测序成功,与镜检结果一致。结论 3种方法均可成功提取新血膜疟原虫DNA,Chelex-100法可提取旧血膜的疟原虫DNA,试剂盒提取法适用于旧血膜和陈旧血膜的疟原虫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排牙后牙不同倾斜角度对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模型,参照丸森贤二的分类法分别采用Monson型排牙法、anti-Monson型排牙法及flat型排牙法[5]进行后牙区排牙,以1cm厚的橡胶垫在患者口内做咀嚼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上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始终是Monson型排牙法最稳定,flat型排牙法和anti-Monson型排牙法不稳定;下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应根据牙槽嵴的形态选择不同的排牙法;结论:全口义齿后牙区排牙时,倾斜角度不同对义齿固位与稳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