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成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男性占80%,女性占42%。尸解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猝死可分为三个类型:(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造成的急性缺血所致。缺血心肌区域细胞外钾浓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分享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经验。方法分析已完成TAVI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共36例患者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TAVI,平均年龄(73.9±7.2)岁,其中男24例(66.7%),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为(20.6±9.9)%。25例(69.4%)患者主动脉瓣叶形态呈二叶式畸形。TAVI成功35例(97.2%),4例(11.1%)需植入第2枚瓣膜。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下降至(10.5±5.7)mmHg(1 mmHg=0.133 kPa),2例残余瓣周漏接近中度。术后30 d内死亡1例(2.8%),脑卒中2例(5.6%)。10例(27.8%)患者因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了永久起搏器。中位随访时间323 d,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74 d和680 d死于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保持无症状生存。结论对于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二叶式和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I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胡航佳  周轩  徐原宁   《四川医学》2021,42(9):870-874
目的比较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中,左束支起搏(LBBP)技术与传统右心室间隔起搏(RVSP)技术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照心室起搏方式,分为左束支起搏组((印)n(正)=50例)和右心室间隔起搏组((印)n(正)=35例)。比较两组患者辐射相关参数,包括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摄影序列数及摄影帧数。同时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组透视时间和空气比释动能AK值、剂量面积乘积DAP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BBP与RVSP两组,中位透视时间分别为7.81 min(6.29,12.40)及7.18 min(4.5,9.0)((印)P(正)<0.05),中位DAP值分别为2401.9μGym2(1543.3,4290.2)及1495.6μGym2(818,2086.3)((印)P(正)<0.05)、中位AK值分别为175.8 mGy(115.9,302.4)及95 mGy(62,127.8)((印)P(正)<0.05),LBBP组均高于RV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透视时间与DAP值和AK值均为正相关。结论左束支起搏技术的辐射剂量高于传统的右心室间隔起搏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合并或导致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其临床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方案。本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COVID-19诊疗方案的指导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一线专家的有限经验,形成COVID-19合并心律失常的管理方案,以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EXPORT血栓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EXPORT血栓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7例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了EXPORT血栓抽吸导管.观察术中抽吸物质形态,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术后心电图演变,并随访30 d.结果:术中8例抽出条索状血栓,术毕最后血流为TIMI 3级的12例(70.6%),ST段在2 h内迅速回落超过50%的急诊患者有8例.无一例发生器械相关并发症.术后30 d随访死亡1例(5.9%),轻微出血1例(5.9%),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EXPORT血栓抽吸导管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能有效减少血栓负荷,迅速恢复血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往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66例,测量血压、腹围,现场询问病史和进行同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检测空腹血尿酸、TG、TC、LDL—C、HDL—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血清PSA等,超声测量及计算前列腺体积。按咖尿酸是否〉420gmol/L分为HUA组(n=151)和血尿酸正常组(n=515)。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及前列腺相关指标的差片,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UA与腹型肥胖[OR=1.575,95%CI(1.059,2.340)]、高TG血症[OR=2.78,95%CI(1.877,4.118)]、代谢综合征(CDS2007)[OR=1.912,95%CI(1.267,2.885)]、BPH[OR=1.464,95%CI(1.465,1.635)]及下尿路症状评级[OR=1.782,95%CI(1.173,1.522)惰明显相关性性(P〈0.05)。结论HUA与BPH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同时伴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高,因此,在诊治其中一种疾病时应重视其他危险因素的筛查及管理。  相似文献   
19.
陈茂  冯沅  唐红  魏薪  徐原宁  黄德嘉 《华西医学》2012,(7):1119-1120
1病例介绍例1男,80岁。因"反复呼吸困难,伴胸闷不适2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向双侧颈部传导。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提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例2女,73岁。因"反复呼吸困难3个月"入院,既往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LFD)与代谢综合征(MS)不同诊断标准(ATPIII2002、IDF2005和CDS2007标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66例,进行NALFD及MS相关指标的检查,比较ATPIII2002、IDF2005和CDS2007三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并分析比较其与NALFD的相关性.结果 IDF与CDS标准及ATP与CDS标准之间诊断一致率好,而IDF与ATP之间诊断一致率差.MS组中NAFLD检出率均高于非MS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CDS2007为诊断标准,NAFLD与MS相关最为密切(P<0.000).结论 NAFLD与MS的3种诊断标准均关系密切,可作为MS的组成成分之一.CDS2007诊断标准与其他MS诊断标准诊断一致率高,且与NAFLD相关性好,是适合我国人群,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良好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