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层粘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内层粘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鳞癌和腺癌间质中层粘蛋白的表达。③结果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不同分化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Hc=10.29,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肺鳞癌的层粘蛋白表达类型明显不同于转移阴性组(χ2=11.13,P<0.05),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术后不同生存期的肺鳞癌病人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c=8.67,P<0.05),5年以上生存组明显不同于0.5年内死亡者(t=2.85,P<0.01)。但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与肺腺癌的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术后生存期间均差异无显著性(Hc=1.56,0.49,2.60,P均>0.05)。④结论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可作为判定肺鳞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病人不同胃肠吻合术对远端胃癌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48例因远端胃癌并发T2DM而行不同胃肠吻合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21例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病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G2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胃肠吻合术对T2DM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FPG及PG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病人术后FPG和PG2h水平与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组比较明显降低(t=3.58~8.04,P〈0.01)。两组治疗T2DM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54,P〈0.01)。结论并发T2DM的远端胃癌病人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其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及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NCG在胆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胆管癌及34例胆管正常组织中SNCG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SNCG表达阳性率为73.33%(44/60),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88%,2/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相关,可能在胆管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SNCG有望成为新的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为预后判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术前血清ALT水平与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术前评估与防治是目前肝脏外科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通过对一组肝细胞癌 (HCC)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的分析 ,探讨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以寻找简便的术前评价指标。一、材料与方法1990~ 1998年我院收治因HCC行各类肝切除术患者 131例 ,男 10 8例 ,女2 3例。年龄 2 0~ 73岁 ,平均 5 1岁。所有病例术前肝功能评估均为Child PughA级[1 3 ] ,血清胆红素≤ 2 0 μmol/L。术前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前白蛋白 (PA)和白蛋白 (ALB)含量。切除标本常规病理检…  相似文献   
45.
46.
自 1995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月我们经腹膜外途径切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3 2例。本文探讨该手术途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 2例中 ,男 2 1例 ,女 11例。年龄 2 7~ 68岁 ,平均44 5岁。恶性肿瘤 2 2例 ,良性肿瘤 10例。肿瘤长径 4~ 2 8cm ,平均 13 3cm。右侧 15例 ,左侧 17例。 7例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 6例为腹膜后肿瘤经腹腔途径手术后局部复发。病人平卧位 ,肿瘤部位垫高。腹直肌外缘纵行切口 ,越过肿瘤上下缘。逐层切开至腹膜 ,在腹膜外向外侧钝性分离 ,至腹膜后间隙。手术台向切口对侧倾斜 3 0°。将腹膜腔推向内侧 ,显…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SUMO活化酶亚单位2(SAE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胆管癌及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AE2的表达,并分析SAE2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AE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为(71.67%vs. 30.00%,χ~2=10.972,P0.001);SAE2的表达与胆管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均P0.05);SAE2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为(13.0个月vs. 30.7个月,χ~2=13.805,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SAE2的表达和TNM分期有关(均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AE2的表达水平和TNM分期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SAE2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9.
50.
病例资料患者,女,17岁,因"转移性左下腹痛20 h入院",患者以脐周痛起病,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发热、寒战,伴咳嗽、咳痰,伴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15 h后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左下腹,较前加重,体温38℃,查体发现右位心脏,左下腹反麦氏点固定压痛、反跳痛,腹肌略紧张,肠鸣音弱,余(-)。化验检查:白细胞14.79×109/L,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