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胆管癌细胞胞浆,偶有胞膜、胞核着色.47例胆管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36例(76.6%),较癌旁正常胆管组织高(P<0.001).TGF-β1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肝转移有关(P<0.01,0.05,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随着胆管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TGF-β1表达增高,其基因缺失可能是胆管癌细胞侵袭性生长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检测TGF-β1表达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分析直肠癌Miles术后用臀大肌重建肛门外扩约肌的合理性。②方法取6例直肠癌病人行Miles术后的肛门外扩约肌和一侧臀大肌组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比较两部位肌细胞光镜和超微结构差异。③结果肛门外括约肌和臀大肌组织中的肌细胞核的体密度、面密度、数密度差异无显著性(t=1.107~1.465,P>0.05)。两组织中Ⅰ,Ⅱ型细胞间线粒体的体密度、面密度差异无显著性(t=0.073~0.442,P>0.05);两组织中Ⅰ,Ⅱ型肌细胞间的Z线和M线宽度差异无显著性(t=0.062~1.261,P>0.05);两组织中Ⅰ,Ⅱ型肌细胞间同样参数差异无显著性(t=0.366~1.261,P>0.05)。两组织中Ⅰ,Ⅱ型肌细胞的肌原纤维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t=1.468,1.964,P>0.05)。④结论应用臀大肌重建肛门外括约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刺参酸性黏多糖(SJAMP)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情况,并初步探讨SJAMP对HepG2细胞中Bcl-2和nm23-H1表达有何作用,为其能否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评估.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用不同浓度的刺参黏多糖(0.25、0.5、1.0、2.0、4.0g/L)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采用细胞毒试验(MTT法)检测HepG2细胞抑制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Bcl-2和nm23-H1 的变化. 结果 (1)MTT细胞毒试验证实SJAMP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western blot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SJAMP处理组、对照组(5-FU)及共同作用组HepG2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nm23-H1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 结论 (1)SJAMP可通过抑制细胞增生并诱导凋亡来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2)SJAMP可诱导人HepG2细胞中Bcl-2和nm23-H1蛋白含量的改变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4.
肝脏再生是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命题,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肝脏再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肝内不同区域的肝细胞再生能力不同,而且其多倍性特征也在肝脏再生和肝脏稳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肝细胞、胆管细胞、肝祖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作为肝脏再生的细胞来源,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损伤诱导了最适合再生的细胞类型,阐明新生肝细胞的来源具有重要的再生医学价值。深入研究肝脏再生有助于解决如何加速肝再生,逆转肝纤维化,利用再生医学寻找肝衰竭的新疗法,扩展肝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肝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和平衡肝脏移植供体受体的基本生存需要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现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对肝再生的内源性细胞来源这一主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Git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it2在胆管癌和胆管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所获数据采用??2检验。结果 胆管癌组织中的Git2阳性表达率(72.90%)明显高于胆管癌癌旁组织(50.80%)(P<0.01)。在胆管癌组中Git2在低、中、高分化癌组织中阴性表达率分别为88.9%(24/27)、75%(15/20)、33%(4/12),三者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患者中Git2阳性表达率为85.60%(33/39),高于未发生转移的组织50.00%(10/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it2可能与胆管癌的病理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38岁,体重76kg,身高173 cm。因跌落伤8h入院。患者于2009年9月4日不慎从3米高处跌落,当时感上腹部疼痛,6h后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痛、腹胀,8h后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在我院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右叶膈面裂伤,腹腔积液”,胸片示左肺尖部“肺大疱”。既往史:哮喘14年,每年发作3~4个月。7年前因车祸伤行“膈肌破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PGS)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术后留置胃管、鼻肠管.PGS发生于术后的5~12 d,通过术后临床表现、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证实诊断.所有病人均行非手术治疗,予持续胃肠减压, 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动力等保守治疗.结果 8例中2例于2周内恢复,3例于4周内恢复,3例于6周内恢复,最长1例40 d恢复,平均病程25.8 d.所有病人均治愈,无再次手术病人.结论 PGS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结合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应采取积极保守治疗,包括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8.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1.1病例报告 患者,男,55岁,因查本发现右下腹占位3个月于2009-08-02收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IT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成功地进行了经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10~200 mL,平均70 mL.2例中转开腹.平均住院时间6 d.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创伤小,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病人不同胃肠吻合术对远端胃癌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48例因远端胃癌并发T2DM而行不同胃肠吻合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21例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病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G2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胃肠吻合术对T2DM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FPG及PG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病人术后FPG和PG2h水平与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组比较明显降低(t=3.58~8.04,P<0.01)。两组治疗T2DM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54,P<0.01)。结论并发T2DM的远端胃癌病人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其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