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后循环动脉瘤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34例后循环动脉瘤病例,包括后循环各个部位、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动脉瘤,其中采用各种不同的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3例,1例行介入治疗,1例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未治疗。辅助血管搭桥手术4例。结果手术完全夹闭12例,孤立、切除结合夹闭11例。术后复查DSA12例,动脉瘤完全消失10例,大部分消失2例。手术治疗的23例中术后恢复良好17例,偏瘫1例,长期昏迷2例,死亡3例。结论由于后循环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后循环动脉瘤尤其是巨大动脉瘤治疗困难,仍需要深入研究,辅以各种血管搭桥手术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
本文讨论了脑缺血病人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脑缺血程度及脑血管造影的关系问题。共152例脑缺血病人,男9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2.6岁。共行180次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159次术前脑血管造影。按临床表现、体征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组、TIA组、进行性脑卒中组和完全性脑卒中组。造影包括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和主动脉弓。均经股动脉插管、常规摄片、加压注射造影剂。根据造影结果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是否双侧,有无斑块溃  相似文献   
63.
首例侧脑室成血管细胞瘤于1935年报道。此后又有4例脑室内成血管细胞瘤报道,其中3例位于第三脑室内,另1例位于侧脑室。作者报告的1例为位于右侧侧脑室的成血管细胞瘤。患者女性,44岁,因抑郁症于1988年9月27日住院。EEG发现右颞区产病灶,CT确诊为脑瘤。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眼底镜检查左侧视网膜出血及渗出。视力左4/10,右5/10。血红蛋白12.2g/dL,红细胞压积0.4。CT示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并枕角扩大,肿瘤明显强化,后颅窝正常。MR增强扫描示类似肿物并右颞角和枕角扩大。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右椎动脉系示右丘脑区血管性肿瘤,由增粗的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右颈动脉系有类似的肿瘤染色。1988年12月2日行右颞顶开颅,后颞叶弧形切口,放出脑室内脑脊液,见脑室内肿瘤呈淡红色,血管性,直径3cm,界限清楚,但无真性包膜。肿瘤中线侧位于右丘脑上部,外侧位于海马上部。切断来自脉络膜后动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5年间我科收治的14例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倒病人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全切和近全切率速100%,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星形细胞瘤Ⅰ-Ⅲ级.结论 外科手术及恰当的术后治疗,视神经胶质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基于内痈理论治疗活动期湿热毒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活动期湿热毒证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痈论治,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肠镜表现及炎性因子(IL-2、IL-6、TN...  相似文献   
66.
对部分椎动脉瘤,尤其是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osl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的梭形夹层动脉瘤,因无法夹闭动脉瘤的同时,保证小脑下后动脉通畅,需要行枕动脉-PICA吻合术。因发病率低,手术困难,治疗风险大,文献报道较少^[1]。  相似文献   
67.
68.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59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13 ~79岁,平均56.7岁;其中<20岁8例,20~60岁40例,> 60岁15例.本组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下腔出血(SAH)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5.6岁和51.3岁.1.2临床表现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癎)发作2.5 ~15 h,平均7.9h,诊断SAH后急诊入院34例;因视力减退、复视、眼球运动障碍、颈部僵硬2~7d,平均4.3d入院19例;因声音嘶哑、呛咳、头痛头晕、颈部疼痛6~ 13 d,平均8.9d入院6例.  相似文献   
69.
颅咽管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手术前及手术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为颅咽管瘤手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科2001年6月~2002年12月共手术切除颅咽管瘤40例,其中15例为再次手术。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分别采静脉血,测定T3、T4、TSH、ADH、ACTH水平,记录手术前后24h尿量,测尿比重、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尿崩的出现率(分别为95%和95%)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70%和57.5%);术后血浆ACTH水平(15.60±1.91)pg/ml,显著低于术前的(23.97±2.69)pg/ml。手术前、手术后血浆AD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49±0.30)pg/ml和(2.80±0.29)pg/ml。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后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常见的合并症;颅咽管瘤手术后除需常规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外,还应补充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70.
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缺血的临床文献鲜有报道,近期我们成功完成1例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