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10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国内报道“人胎肝细胞悬液”(FLC)治疗重型肝炎获得疗效以来,引起了肝病研究者的重视并为众多的患者所关注。但临床广泛应用FLC尚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不同次数免疫对HBV转基因小鼠细胞免疫应答和HBV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不同次数HBsAg疫苗免疫小鼠后,用^1H-TdR掺入法,ELISA方法,免疫组化法和PCR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及血清中HBsAg和HBVDNA含量。结果:较大剂量HBsAg疫苗反复免疫后,IL-2、IFN-γ显著增高(P均〈0.01),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血清HBsAg含量显著降低(P〈0.01)。并能抑制血清HBV DNA表达.结论:较大剂量HBV疫苗反复免疫可增强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抑制HBV复制、表达.  相似文献   
133.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预防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问世以来,已有数以亿计的人使用过乙肝疫苗,其保护率达90%~95%,为人们提供了抗HBV感染的利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对食蟹猴的长期毒性。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给予rhIL-12,剂量分别为0.5,5和40μg·kg-1,每周3次,共13周。检测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液学、血生化、免疫、血清抗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rhIL-12给药后导致动物出现腹泻、面部及眼睑部肿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及注射局部红斑和硬结等临床症状,并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分类异常,血液生化指标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免疫学指标出现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增加。第7次给药后,给药组动物产生了rhIL-12抗体。结论:食蟹猴皮下注射给予rhIL-12,毒性靶器官和组织为血液系统、肝脏、心脏、肾脏和淋巴结等免疫调节系统,其安全剂量为0.5μg·kg-1。  相似文献   
135.
分离鼠胎肝细胞 ,观察人肝细胞生长肽 (HGP)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 (mLIF)对鼠胎肝细胞生长和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从大鼠胚胎 ( 12日龄 )肝中分离肝细胞 ,采用MTT比色法、3H TdR掺入法和碱性磷酸酶 (AKP)检测法。结果表明 ,人HGP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胎肝细胞的DNA合成和增殖 ,50 0~ 2 0 0 0U/ml的mLIF能明显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生长和维持未分化状态。肝干细胞培养基的组成为 :5%FBS(国产或进口 ) ,10 %国产NCS ,0 .14mM的β ME ,4 0ng/ml伴白蛋白 ,10ng/ml的人bFGF ,0 .5~ 1.0 μ…  相似文献   
136.
心肌肽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心肌肽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剂 量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模型上,观察心肌肽素对驻肌形态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心肌肽素可明显减轻受损心肌的变性坏死反应和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非常显著地降低心肌丙二醛含量、提高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心肌肽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损伤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DNA序列在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情况。方法用头尾相接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序列基因,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产生转基因小鼠,用C区特异性引物扩增鼠尾DNA检测整合,对其中10只阳性鼠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128只仔鼠中,14只整合阳性。对10只阳性鼠测序,9只与所转基因序列完全相同,1只在1739、1740位缺失两个碱基。结论外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确定整合至小鼠基因组,多数为正常整合,但也存在缺失整合。  相似文献   
138.
口服胸腺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胸腺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血中胸腺肽浓度 ,3P87程序计算参数。结果 :胸腺肽微球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Cmax=2 8.6 0± 9.43μg/ml,tmax=2 10min ,t1/ 2 (β) =144 .40± 19.78min ,AUC0~∞ =76 6 2 .0 3± 70 4.36 μg·min/ml,相对于胶囊剂内容物的生物利用度是 2 38.8%。结论 :大鼠对胸腺肽微球的吸收明显优于胶囊剂内容物。  相似文献   
139.
至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仍面临着不少的困惑。虽然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即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的进展等,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争议。HBV的持续存在和复制是导  相似文献   
140.
HBV转基因小鼠免疫耐受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HBV转基因小鼠免疫耐受状态机制。方法以正常ICR小鼠为对照,检测转基因小鼠脾树突状细胞(DC)表面la(MHC-Ⅱ)和CD_(80)(B7)表达水平及其免疫功能;脾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_8和CD_(28)及肝细胞膜上MHC-I和腹腔巨噬细胞MHC-Ⅱ抗原表达情况。结果发现HBV转基因小鼠DC表面MHC-Ⅱ及CD_(80)表达水平(13.34±1.11及12.24±1.3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7±1.78及15.83±1.52,P<0.05);其DC体外诱发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6409.67±445.71cpm)明显低于对照组(13870.67±1706.9cpm,P<0.01);而脾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8及CD_(2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肝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其MHC-Ⅰ抗原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表面 MHC-Ⅱ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 HBVH基因小鼠免疫耐受状态并非免疫系统单一环节障碍,在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抗原标志,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及调节、识别障碍,其中DC功能低下,在免疫耐受状态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