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使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在短期内尽快掌握细胞学基本操作技术和提高诊断水平,回顾分析十五年来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工作中自主学习,掌握细胞学基本操作技术,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启发其建立正确的诊断思路,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医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内吗啡肽-1(EM-1)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EM-1对IRI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EM-1后处理组(EM组).S组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维持150 min;I/R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IPO组和EM组分别于再灌注前5 min,静脉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和EM-1 20μg/kg,再灌注120 min.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取动脉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学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形态.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血压乘积均显著降低(P<0.05~P<0.01);形态学显示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血浆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P<0.01).与I/R组比较,除EM组再灌注120 min 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增高外,IPO组和EM组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血压乘积均有所增高(P<0.05~P<0.01);形态学显示IPO组和EM组心肌细胞损伤减轻;IPO组和EM组血浆MDA含量均降低,SOD活性增加(P<0.01).结论: EM-1后处理对心肌IRI产生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通过检测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4例乳腺癌中Survivin、MMP-2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二者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Survivin、MMP-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和75.40%,显著高于两者在正常乳腺中的表达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并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Survivin、MMP-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的灭活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处理,设定3个放电电极间距和7个处理时间,采用平板记数法记数存活芽孢数.并计算杀灭对数值(KLV).另外,研究高压电场灭菌效果并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用以初步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的灭活机制.结果 在电极间距分别为3、4和5 mm时.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KLV超过5时的处理时间依次为25、30、35 s.机制研究发现.低温等离子体中的高压电场效应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很差: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表面和内部结构都有损伤作用.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带电粒子的击穿作用和活性氧的氧化作用可能在低温等离子体杀灭芽孢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低温等离子体中的高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 on inactivation of bacterial spore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Methods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was employed to generate the atmospheric low-temperature plasma for treatment of B.subtilis var. niger spores with the gas spacing of 3,4 and 5 and treatment time intervals of 5, 10, 15, 20, 25, 30 and 35 s. The survived colonies was counted with plate counting method, and the killing log value (KLV) at different treatment times was calculated. The inactivation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on B.subtilis var.niger spor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and the spores treated with low-temperature plasma were observ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With the gap spacing of 3, 4 and 5 mm, the KLV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 on B.subtUis var.niger spores within 25, 30 and 35 s of exposure was more than 5. The germicidal effects of the electric field on B. subtilis var.niger spores were rather po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demonstrated total destruction of the surface and interior structure of the spores by low-temperature plasma. Conclusions Low-temperature plasma is effective for inactivation of the bacterial spores with a time and dose dependence. The penetrating effect of charged particles and oxygenation effect of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ight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plasma-induced bacterial spore inactivation, while the role of electric field i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26.
本文收集了1987.3~1990.11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3例,均经病理复查按“成都分类”分型,低、中、高分别为30%、40%、19%,2例不能分型.原发于结内占65%,结外占35%.Ⅱ期16例,Ⅲ Ⅳ期27例(63%)B组53%、综合治疗组25例(58%)、单化组14例(33%)、单放、单手术各2例.CR53%PR33%、总有效率为86%.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1%、51.5%、46.7%,无瘤生存3年以上者9例,本文分析了非何金氏淋巴瘤予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手段,近期疗效、病理分型关系密切,并对病理亚型(低、中、高)与病期、治疗手段,近期疗效以及原发部位(结内结外)等因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7.
28.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和酶联亲和线化法对41例胃癌P53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胃癌中P53蛋白、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21.95%、14.63%。P53蛋白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在ER、PR阴性者中P53蛋白阳性率高于ER、PR阳性者、P5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提示检测  相似文献   
29.
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收治的5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中4例术前误诊为肾癌或肾盂癌行肾切除术,1例术中证实为良性肿瘤行肿瘤剜除术。临床无特异。该肿瘤CT扫描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为其特征,但MRI在诊断小于5cm的病变时优于CT。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切面呈红褐色,均质状、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胞浆含丰富的嗜酸性细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 ),EMA( ),Vimentin(-)。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实质上皮肿瘤,其影响学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可与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30.
对263例老年软组织肉瘤按照最新诊断分类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以恶纤组最为常见。肢体为其最好发部位。同时,老年软组织肉瘤有更明显的男性高发,男女之比为2:1。另外,还对老年软组织肉瘤的各项分析指标与同期整个软组织肉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