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6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541.
肌电图在肌肉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研究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各种电生理特性的技术。通常包括两个含义,即广义肌电图和狭义肌电图,前包括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各种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巨肌电图、扫描肌电图、表面肌电图及运动单位计数等;后指同心针或常规肌电图。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将肌电图在肌肉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简介如下,希望能对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42.
原发性支气管癌166例误漏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3.
目的对腕管综合征病人(CTS)进行定量感觉测试(QST)研究,了解CTS病人是否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并客观评价其感觉障碍的程度。方法对19例临床及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证实的CTS病人(共34只手)检测其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觉。结果患者组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觉阈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指、3指温度觉异常率在12%~35%之间,振动觉的异常率分别为26%和24%。振动觉的测试结果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QST测试可以发现CTS病人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QST对于CTS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EMG~NCV)敏感,但可较客观的评价小纤维损害的程度,两者结合,可以对周围神经病变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544.
重复神经电刺激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复神经电刺激 (RNS)指超强刺激神经干在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方法。是用于诊断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特异性手段。该方法的创立基于 1895年Jolly的观察 ,他发现当重复电刺激重症肌无力 (MG)病人的神经干时 ,肌肉收缩的程度逐渐减弱 ,故称为Jolly试验。自1941年Harvey和Masland首先用刺激尺神经记录肌肉动作电位的变化诊断MG以来 ,RNS一直是临床上诊断本病最有价值的手段之一 ,至今尚不能被免疫学等检测手段取而代之。下面就该检查的方法学、异常表现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应用注意事项等介绍如…  相似文献   
545.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Barker等[1]首次将磁刺激技术从周围神经系统应用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神经生理刺激手段.随后,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和临床.1989年又出现了重复TMS(repetitive TMS,rTMS),其突出特点是具有持续生物学效应,因而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难治性抑郁、难治性癫癎、帕金森病(PD)等药物治疗不理想的神经精神疾病,还可通过激发神经网络重塑,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546.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是由于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的异常,影响了跨细胞膜的离子转运而导致的一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肌肉强直和(或)无力,并具有发作性的特点。由于临床症状波动变化较大,在未获得有效的客观检查之前,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有时甚至与功能性疾病混淆。电生理检查对于该组肌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就电生理方面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47.
目的分析和探讨肌电图(EMG)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检索作者医院EMG数据库,收集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患者共71例,对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结缔组织病,共63例(占88.7%)。其余依次为:肿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AID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在全部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近端无力者55例(占77.5%),有感觉症状体征者27例(占38.0%),肌肉萎缩者12例(占16.9%)。患者的三角肌52例(占73.2%)、股四头肌49例(占69.0%)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其中上下肢同时为肌源性损害者32例(占45.1%)。所合并存在的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39例)、单神经病(27例)、颈或腰骶神经根病(5例)。结论EMG检查有助于检出临床下神经肌肉病变,电生理检查发现肌源性合并神经源性损害的同时分析肌病所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类型将有助于揭示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548.
为观察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  相似文献   
549.
目的对Osserman V型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此少见疾病中少见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2004-11—2006-11期间收治的491例MG患者中所有OssermanV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1例MG患者中5例为Osserman V型,在病程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舌肌、颞肌或上肢远端小肌肉萎缩。其中4例肌电图检查重频电刺激低频递减,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另1例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阳性。5例患者均对溴吡斯的明对症治疗反应差,但对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反应较好。半年后随访肌肉萎缩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Osserman V型MG很罕见,肌肉萎缩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可能与MuSK-Ab有关。血清学检测有助于对Osserman V型MG确诊、避免误诊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50.
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对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麻痹在缓解期诊断非常困难,患者就诊时无力症状大多已经完全缓解,查体亦无特殊发现,且既无血清钾水平异常又无家族史,即使临床高度怀疑,诊断也缺乏客观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周期性麻痹发作期可见肌电图异常,即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或消失[1]。以这一发现为基础,1986年McManis等[2]设计了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ET)。此后,许多研究证实ET能够为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3-8]。ET操作简单,普通肌电图仪即可完成检查,临床应用方便,有必要在国内推广应用。1适用证和注意事项1·1适用对象具有急性或发作性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