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观察了36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及34例正常对照组心率变异(HBV)5个时域指标的改变,结果发现,β受体功能亢进症组SDNNI、rMSSD及PNN_(50)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该症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同时还发现该症SDNN及SDANN有轻度增高,说明该症植物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较为活跃。β受体功能亢进症心率变异的特征性改变,对于该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68例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 2包/次,3次/日,儿童酌情减量,4周为一疗程。用药前及用药4周时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一般状态、早搏次数,心率、PR间期、QT间期、ST段及24 h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改变。结果:稳心颗粒可明显缓解心悸等临床症状,治疗至4周时,67例中56例(83.6%)24 h室早个数较治疗前减少。该药对心率、PR间期、最大QT间期、最大QTc无明显影响(P〉0. 05),可改善HRV。结论:稳心颗粒对室早疗效确切,且可改善HRV。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心率变异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 )在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患儿组的改变。  【方法】 对 41例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患儿、40例正常儿童行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观察HRV时域、频域十项指标参数 ,2 4h内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 ,并以其主要症状系数为因变量 ,HRV 2 4h、清醒期、睡眠期各测值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患儿的HRV升高 ,以睡眠期最为明显 ,睡眠期与清醒期HRV差异幅度昼夜波动增大 ,以相邻RR间期差值 >5 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 (pNN50 )最为显著 ;低频带 /高频带 (LF/HF)清醒期比对照组增高 ,而睡眠期则低于对照组。心悸的发生与睡眠期 pNN50 呈正相关 ,疲劳与HF、LF和清醒期HF有关 ,胸痛与清醒期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呈正相关。 【结论】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患儿的自主神经活动较正常儿童的稳定性差 ,其常见症状与HRV测值有相关关系。HRV分析有助于其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研究以及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探讨ABCG1 在高糖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D-葡萄糖(5.6 mmol/L 和30 mmol/L)干
预血管内皮细胞24~72 h,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ABCG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液体闪烁仪分析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并测量葡萄糖干预后内皮细胞NOS 活性;使用LXR 内源性激活剂22
(R)-hydroxycholesterol 预先干预内皮细胞2 h,再予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48 h,观察血管内皮细胞ABCG1 表达、功能及内皮
细胞NOS活性的改变。结果高糖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ABCG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降低细胞内胆
固醇向HDL流出,高糖也降低了内皮细胞eNOS 活性。使用22(R)-hydroxycholesterol 逆转高糖对ABCG1 表达的抑制后,细
胞内胆固醇流出率增加,高糖对内皮细胞eNOS活性的抑制也被部分逆转。结论高糖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可能与高
糖降低内皮细胞ABCG1 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5.
26.
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及性别间差异,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102例,就其心电图中的ST-T改变,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ST-T改变者占体检总人数的32.67%(360/1102),其发生率随年龄递增而递升(P<0.05),且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9.17%vs26.09%,P<0.01)。结论心电图中出现ST-T改变时,须结合各方面情况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临床结论。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有和无运动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探讨运动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量27例有运动习惯(运动组)和33例无运动习惯(非运动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总体时域及频域指标及晨起3点至8点每个整点的低频指标(LF)、高频指标(HF)和高/低频比值(LF/HF),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运动组LF、LF/HF显著低于非运动组,HF、正常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ms者所占百分比(PNN50)高于非运动组(P<0.05);运动组与非运动组晨起LF均呈上升趋势,HF呈下降趋势,运动组LF/HF上升幅度显著小于非运动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不仅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而且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起自主神经功能的波动产生影响,使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更趋平衡,从而可能对降低晨起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有益。  相似文献   
28.
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应用程控刺激法观察14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及6例正常人心脏不应期改变。结果显示:①病窦组心房不应期延长者5例,且该5例病人常常发生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②5例SSS患者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延长,提示潜在房室传导障碍;③窦房结不应期(SNERP)检出率及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性分析对于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单纯ST-T改变组、41例伴有ST-T改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群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10项指标24h、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结果单纯ST-T改变组和器质性ST-T改变组均存在心率变异性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ST-T改变组心率变异性升高,总功率频谱密度为4227±1456ms2 vs 2893±677ms2(p<0.01),高频功率为440±254ms2 vs 242±109ms2(p<0.01);睡眠期与清醒期差值增大,高频功率为371±352ms2 vs 169±129ms2(p<0.017),pNN50为17±12% vs 4.1±6%(p<0.01)。器质性ST-T改变组心率变异性持续降低,高频功率为108±66ms2 vs 242±109ms2(p<0.01);睡眠期与清醒期差值减小,高频功率为59±79ms2 vs 169±129ms2(p<0.01),pNN50为1.44±5.18%vs4.1±6%(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对于功能性和器质性ST-T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