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01篇
  免费   1090篇
  国内免费   687篇
医药卫生   2527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1082篇
  2013年   813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1078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1100篇
  2006年   1003篇
  2005年   1119篇
  2004年   1051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774篇
  1999年   833篇
  1998年   780篇
  1997年   807篇
  1996年   767篇
  1995年   681篇
  1994年   539篇
  1993年   447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36篇
  1990年   295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25篇
  1960年   12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堵梦雨  宋飞翔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8,22(11):2116-2118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以期为髁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髁突骨折病例22例(共24侧),术中采用耳屏前切口,颌后切口,应用长螺钉,微型钛板固定或直接游离摘除脱位的髁突头,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拍摄X线片或CT,对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开口功能恢复、颞下颌关节及面神经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面部对称性、咬合功能及解剖结构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患者术前平均张口度(18.1±3.31) mm,术后复查张口度(37.4±2.89)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01);(3)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高位骨折出现1例颧支功能障碍;中位骨折3例(颧支2例,颊支+颧支1例);低位骨折1例,为下颌缘支;5例患者面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通过口服药物,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针对不同髁突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2.
目的观察腹股沟疝运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的疗效比较,探究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高效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6-09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TAPP术治疗组、Lichtenstein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等手术指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住院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APP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Lichtenstein术治疗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低于Lichtenstein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PP术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住院指标低于Lichtenstein术治疗组,住院费用高于Lichtenstein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PP术治疗组发生尿潴留、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Lichtenstein术治疗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PP术在治疗腹股沟疝过程中,手术时间及费用要高于Lichtenstein术,但TAPP术更具有微创性优点,各项住院指标较优,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佳,综合比较TAPP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内蒙古学生营养改善地区学生营养状况。 方法 2012-2014年,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方案的要求选择调查点并随机抽取学生,每年定期规范测量学生身高体重,对三年的测量结果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 三年间,总体生长迟缓率有降低趋势(P<0.05),消瘦率和肥胖率均有增高趋势(P<0.05);营养不良率随年龄增大有增高趋势(P<0.05)、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高有降低趋势(P<0.05);男生生长迟缓率有降低趋势,女生消瘦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和男生肥胖率均有增高趋势(P<0.05)。 结论 2012-2014年内蒙古学生营养改善地区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双重负担,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要采取合理的干预模式,增强学生营养意识,真正意义上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6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改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医改宣传在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那么,如何做好健康中国宣传和医改宣传?首先,对于政策解读要更加科学、权威。只有加强同媒体合作与沟通,把权威的政策解读好、传播准,政策才能有良好的落地效果。也希望媒体能进一步研究健康中国战略,关注医改政策,并把医改政策做通俗化的解读,和老百姓的需求做准确对接,进而解疑释惑。事实上,报道不仅要关注供方,也要关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并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无膀胱结石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PP)、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排尿量(VV)、剩余尿量(PVR)、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前列腺总体积(TPV)、最大尿流率(Qmax),分析其形成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尿流动力学检测参数Qmax、经直肠前列腺彩超TPV、TZV、I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8、4.754、2.216、5.031、6.409,P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参数Qmax、经直肠前列腺彩超TPV、TZV、IPP与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966.
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司法鉴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鉴教融合、校所共培”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所合作,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搭建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探索课程融合、师资融合、实践融合、评价融合和服务融合的新路径,创新司法鉴定助理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对中国女性患者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与年龄、双能X线骨密度值以及T值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术前评估钉道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465例因腰腿痛住院的女性患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及骨密度检查。研究人员测量了腰1~4椎弓根中部对应横截面上椎体松质骨的CT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了腰1~4椎体的骨密度(BMD),并计算了404名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的T值。将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年龄、BMD 以及 T 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与BMD、T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腰4椎体相关性较其他三个椎体差。③根据T 值大小,将其中404名女性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组间两两进行比较,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女性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 CT 值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与BMD 值、T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腰4椎体由于更容易发生退变导致其CT值与BMD值、T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在2014版ISUP分组的基础上,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1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数据189例,根据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是否较前列腺穿刺时升高,分为Gleason升级组(GGU组)60例及Gleason非升级组(非GGU组)129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比两组资料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穿刺肿瘤组织长度、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及Gleason次要区域评分与GGU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高血压病史(OR=2.651)、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OR=4.186)、穿刺肿瘤组织长度(OR=10.989)及穿刺阳性率(OR=3.684)与GGU有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史、穿刺标本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标本中肿瘤组织长度及穿刺阳性率可能与GGU的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969.
背景与目的 虽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进展缓慢,但仍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研究提示,BRAFV600E突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PTMC发生发展、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PTMC病变组织中BRAFV600E突变及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1年9月120例确诊为cN0期PTMC患者的手术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V600E突变及β-catenin、cyclin D1蛋白在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AFV600E突变蛋白、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PTMC组织中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0% vs. 31.7%、35.8% vs. 20.8%、57.5% vs. 34.2%,均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BRAFV600E突变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灶数目有关,BRAFV600E、β-catenin、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cN0期PTMC组织中BRAFV600E突变及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它们的表达可能是PTMC进展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0.
背景与目的 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hCCA)患者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总结6例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hCCA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3月6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肝移植治疗并规律随访的hCCA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结果 6例肝移植术式均为原位经典全肝移植,术后病理:肿块型2例,管壁浸润型2例,内生型2例;肿瘤直径>3 cm者4例;周围神经浸润2例;门静脉侵犯3例;肝内转移2例;腺鳞癌1例,腺癌5例。组织学分级3例中分化G2,3例低分化G3;pTMN分期分别为II期1例,IIIa期1例,IIIb期1例,IIIc期2例,IV期1例。随访期间,3例存活,其中2例合并肝硬化失代偿内生息肉型腺癌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1例肿块型腺癌患者术前经新辅助放化疗后目前无瘤存活20个月;死亡3例,其中1例肿块型腺鳞癌患者术后存活18个月,2例管壁浸润型腺癌患者分别存活2个月与24个月。术前减黄操作,术后联用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对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 hCCA患者中,对于合并肝硬化的内生息肉型腺癌,且术前排除淋巴结转移者,即使术前不行新辅助放化疗直接行肝移植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有淋巴结转移与神经周围浸润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