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本文对自动分析仪的"样本携带污染率"的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证明样本携带污染率K,是自动分析仪内部上一个样本的残留量相对于下一个样本的输入量加上一个样本的残留量的总体积比,提出了使用"样本携带污染率"计算公式修正测试值的见解。分析了在测试方法上自动分析仪的随机误差对"样本携带污染率"测试值的影响,建议采用多次测试的均值,避免仪器随机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甲状腺结核又称结核性甲状腺炎,在结核病高发地区也是一种罕见疾病。Lebert1862年报道了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并发甲状腺结核的患者;1878年Chiari发现7例死于播散性结核并发甲状腺结核的患者;Burns1893年首次确诊1例原发性甲状腺结核患者:1894年Schwartz开创甲状腺结核脓肿引流术。迄今全世界仅有约200例报告。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性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患者68例,总结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8例均在腹腔镜完全性全结肠切除术成功,下腹部正中切口长度平均为5cm,手术时间130~340min,术中失血约30~240mL。术后前3d的腹腔日平均引流量约30mL,术后1~2天排便排气,住院时间6~9d。术后3个月随访无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完全性全结肠切除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但尚需进一步的手术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准备行动脉调转手术(ASO)的患儿冠状动脉解剖类型,探讨其检查方法以更好地制定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78例准备行ASO手术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78例患儿中,冠状动脉类型正常57例(73.1%),异常21例(26.9%)。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冠状动脉窦的类型占11例,为所有畸形中比率最高者(52.4%)。术前超声正确率可达89%。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比较准确地检出ASO术前患儿的冠状动脉畸形,有利于冠状动脉移植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75.
患者,女性,64岁。因胸闷、气急3月前来就诊。无胸痛及咯血史。5年前曾有脑血栓病史。体检:精神较差,Bp16/8kPa,P76次/分,贫血貌,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性罗音,腹软,双下肢活动不...  相似文献   
7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肘部骨折损伤 ,占肘部骨折的 5 0 %~ 6 0 % [1 ] ,由于复位困难 ,患部肿胀和并发神经血管损伤及肘部畸形 ,属较严重的一种损伤。 1997年 12月—1999年 12月我院应用尺骨鹰咀骨牵引后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治疗 2 1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2~ 13岁 ,平均 8岁 ,均为摔跌伤。右侧 10例 ,左侧 11例。其中伸直型 2 0例 :伸直尺偏型 13例 ,伸直桡偏型 7例 ,屈曲型 1例。有 4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2例并发尺神经损伤 ,1例并发桡神经损伤。按Gartland…  相似文献   
77.
目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CDE)检查方法研究心前区来源不明,无害杂音的来源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有心前区3/6收缩期杂音的患者54例。应用CCDE结合激发试验观察局部湍流的产生部位、解剖基础及其发生机制。结果:在54例患者中,安静时仅有32例(59.3%)可检出轻度或可疑的局部湍流;激发后有51例(94.4%)可检出明显或确定性局部湍流,仍有3例(5.6%)未能检出湍流。在检出湍流的51例中,其产生部位分别为:左室腔内结构(LVCS),25例;右室流出道(RVOT),19例;主动脉弓降部(AADA),7例。LVCS来源的杂音形成局部湍流的解剖结构分别为:S形室间隔伴或不伴室间隔基底部增厚(12/25),左室假腱索(10/25),二尖瓣腱索、乳头肌(3/25);RVOT来源的杂音形成局部湍流的解剖结构分别为:RVOT轻度狭窄(15/19),异常肌束(4/19);AADA来源的杂音形成局部湍流的解剖基础为主动脉硬化及弓降部变形。结论:通过CCDE结合激发试验发现了三种较少见、功能性、易漏诊的心脏杂音来源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8.
孙旭东 《山东医药》1997,37(1):27-28
1982年10月至1995年12月,我们采用气管、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患者70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52~70岁,平均63岁。病程1~12个月。术前均行纤维支气管镜、CT或核磁共振检查,其中62例经组织活检确诊。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癌42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及肺泡细胞癌各2例。本组行主支气管袖状切除及肺上叶切除40例,主支气管楔状切除及肺上叶切除14例,主支气管、肺动脉干袖状或楔状切除加肺上叶切除13例,隆凸及半隆凸切除3例。2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者。术后15、30及90天行胸部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除2例  相似文献   
79.
膀胱癌(B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趋势。对其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从而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作者就目前对膀胱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0.
人性化服务对于献血者来讲,需要血站根据平等、尊重原则,履行告知义务,献血全程护理和情感交流;对于临床,需要血站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使血站人性化服务贯彻于工作始终,从而稳定、不断发展壮大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队伍,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献血法》的实施要求血站工作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全面、高效地提供人性化服务,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来,使更多无偿献血者定期参加无偿献血。笔者在工作中切实体会到为献血者、临床提供人性化服务,将人性化服务贯彻于工作的始终,在稳定不断发展壮大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队伍、满足临床用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将血站人性化服务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